国际博物馆日: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拼图寻宝游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拼图寻宝游戏 

 

体验水印木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体验水印木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展“唐三彩”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政府性国际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并创立。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从此这一天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节日,迄今已逾40载。

 

  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这个主题关注博物馆的角色,博物馆如何使社会受益,成为推进人类和平共处的枢纽。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称为公众获取知识、感受文化、触摸历史、提升自我的场所,在促进人民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以及提升国民文化审美水平的有效平台,更获得了强有力的保障。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服务是公共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博物馆走进生活、拉近与公众距离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博物馆界”最重要的节日里,在杭各博物馆都隆重推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展览和活动,既专业又接地气,力图给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而丰富的文化大餐。

 

  浙江省博物馆:启动首届“观众节”

 

  “在博物馆日期间,浙博每年都会推出许多高质量的展览和互动参与性强的活动。”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雍泰岳说,“作为博物馆,要努力‘让文物活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浙博特别启动“亲近博物馆,另眼看历史——首届浙江省博物馆‘观众节’”,在5月18日至21日期间集中推出探访幕后、馆区互动、讲述解读、学习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邀请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近博物馆、了解博物馆。

 

  玩一回“浙博寻宝”,让观众走进博物馆。5月18日当天,浙博将在孤山馆区摆设“擂台”,围绕镇馆之宝推出“镇馆之宝拼图擂台赛”,冠军还可获得一份特别的纪念品。5月19日,孤山馆区开展“‘浙博寻宝’馆区互动体验”,观众可根据任务卡上提供的线索,寻找相应的展品,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做一次“文物修复”,让观众亲近博物馆。学习体验活动是浙江省博物馆常规的教育活动,此次“观众节”,浙博特别设置了几个平时开展较少的学习体验项目。如“修复旧时光——文物修复体验活动”、“方寸之间——篆刻艺术学习体验”等。其中,“修复旧时光——文物修复体验活动”将邀请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教师带观众体验陶瓷修复。

 

  听一场精彩讲座,让观众了解博物馆。“观众节”期间,浙博将每天推出一场讲座,内容既有展示博物馆幕后工作的互动讲述,也有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专业诠释。其中主题讲座“我在浙博修油画——书画修复的故事”与“‘展&览’——你看到的展览是怎样炼成的?”将为观众揭秘博物馆幕后的文物修复工作与陈列布展工作;“还原历史的真相——抗战展对争议问题的处理与展示”与“在物和‘她’之间——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状态”两场讲座则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角度为观众解读“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

 

  在浙博武林馆,大受欢迎的“齐白石绘画精品展”持续展至5月21日,“千年马约里卡精粹”、“回乡漫步”展至25日,“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法珍品展”将于27日开幕,值得期待;在浙博孤山馆,“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选萃展”持续至6月25日,“青出于蓝——2017年龙泉青瓷传承与创新展”才刚开幕。

 

  雍泰岳说,此次“观众节”,也没有忘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浙博为他们特别设置了相应的体验项目。5月20日,在助残日来临之际,浙博将与杭州市聋人协会合作,正式启动博物馆“无障碍讲解”项目,今后将定期为聋哑人群体提供手语讲解服务。5月21日,推出“老有所乐在浙博”项目“共此灯烛光——香薰蜡烛制作体验老年活动专场”,让老年观众在动手体验中感受博物馆文化。

 

  杭州博物馆:讲好杭州故事

 

  杭州博物馆始建于2001年,是一座展现杭州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底蕴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杭州的千年历史的变迁,馆藏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记录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其中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珍贵文物名录;馆藏明清浙派、武林画派书画等珍贵文物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杭州博物馆将围绕“讲好杭州故事”“千面杭州”两大主题,依靠杭博的优势资源,突出杭州特色,策划了多项主题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倾情奉上一份文化大餐。

 

  “钱塘觅珍”,“杭州一普”成果开展。按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要求,杭州用了四年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工作。趁着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钱塘觅珍——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盛大开幕,大众期待的“一普”成果一一呈现,为期三个月。展览遴选出2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近四百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充分展现了杭州市可移动文物的丰富,希望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

 

  “诗意杭州”,杭州历史文化讲座学校巡讲。杭州,是一座从诗歌中走出来的城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都。《诗意杭州》系列讲座陆续走进义桥二小、杭州旅游职业学校等杭城中小学校和社区,让大家带着对家乡的热爱,阅读杭州历史,与诗相约,重识杭州。有意向的学校和社区也可提前预约。

 

  “模拟考古”,“探寻钱塘文明”小队出发。杭州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博物馆依托馆内大量出土文物展品的特色和优势,以“什么是考古”“怎样进行考古”、杭州出土文物”为切入点,引导小朋友通过参观、宣讲、探方、寻宝等环节体验,多方位体验,进一步了解考古学及现场考古的相关知识。小朋友们,来预约吧!大家一起探寻古钱塘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娱乐中收获满满的历史文化知识。

 

  “水印木刻”,带一份“西湖十景”回家。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之精华。水印木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复制工艺,它的画面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印刷技巧的把握。5月20日下午两点,在杭州博物馆第二课堂,青少年朋友们,你可以学习亲自动手体验版画这门“印痕的艺术”,感受西湖十景别样的魅力。

 

  杭州西湖博物馆:“勾画心中的西湖”

 

  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秀丽的西子湖畔南山路89号。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说,“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既名西湖博物馆,秀丽优美就要与西湖风格匹配。你看,博物馆建筑大部分向地下延伸,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周围的湖光山色中。博物馆集陈列展示、西湖学研究、西湖文献资料和游客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开放十多年来,已成为市民和游客颇为喜欢的一个文化场所。”

 

  唐三彩首次来杭,“一日看尽长安花”。杭州从召开G20峰会后,国际知名度大增,颇有盛唐长安气象。西湖博物馆趁机联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主办了“一日看尽长安花”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4月25日开幕,迎来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唐三彩的华美与精致。潘馆长说,至7月26日前的每个周末,游客都可以玩玩“彩装沙漠驼铃”,拿起手中的画笔,给迷你骆驼画“美妆”,让其披上漂亮的“三彩战袍”。

 

  “西湖四季”,感受西湖的魅力。“西湖四季”是西湖博物馆推出的深度体验课程。春天绘一只桃柳的纸鸢,夏天泡一杯清香的荷花茶,秋天做一块漂亮的桂花手工皂,冬天绣一幅寒梅植物刺绣,西湖的魅力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的环节体验中体现出来。课程共分九个主题,招收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班限制20人,从四月开课至今已开展三次,杭州的小伢儿,可以行动啦!

 

  一把素扇,勾画心中的西湖。西子湖畔,苏堤春晓,便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赋诗作画。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西湖博物馆将邀请小朋友来欣赏西湖诗词,用一把素扇,写下自己喜欢的诗句,画出自己心中的西湖,一同追寻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感受他们的非凡雅趣。记者 陈友望 孙乐怡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