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夏山过雨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我国画史上,有两位个性最为突出的画家,一位是北宋的米芾,另一位则是明末清初的龚贤。人生际遇、孤傲个性,共同造就了龚贤独具魅力的画风。他独辟蹊径,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大家”之首,成为清初画坛与“四王”并驾齐驱的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师。

 

  龚贤隐居在南京清凉山,筑扫叶楼每日赋诗作画,陶然自乐。他善写茂密、滋润、幽深的江南山水,笔墨劲利而苍厚潮润。观龚贤的画,但见山川奔荡、云蒸雾绕、气象万千,让人如沐清风、心向往之。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历来技法说“墨分五色”,而龚贤则是“墨分十色”,分出了更为灵妙的墨色层次。他主张墨气要厚、润,因此发展了积墨画法,以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使山林树木呈现出沉厚的墨韵。龚贤还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其画分为“墨龚”和“白龚”两类,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这幅作于他年近半百时的《夏山过雨图》(见图),正是“黑龚”的代表作,画面洋溢着的高情逸致,至今依然能荡涤着观赏者的心灵。

 

  《夏山过雨图》,绢本,墨笔,纵141厘米,横57.8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作品描绘了山雨过后群峦如洗、苍翠欲滴的景色,笔墨融融、层次分明。此图自下而上,分为三个部分:最下部分为一道坡岭横贯左右,坡上一片夏木丛林,树丛中雾气间显出两栋似是高士隐居的茅舍。中间部分为树后蒸腾的云气中浮出两重互相连接的山岭,云雾中以如烟似霭般的清灵淡墨,画出又一栋茅舍和一片远林。最上的部分,为云层上浮出的左右参差、大小层叠、渐远渐淡的几重山峰。整个画面由远及近,缭绕的烟雾仿佛一条通往仙境之路,指引着观者的视线——自山下望向山巅,进而忘却了人间的烦忧。

 

  这幅画的成功之处,在于用墨的巧妙。为了强调夏雨的淋漓和雨后的岚气朦胧,龚贤用积墨法一层层点染,浓黑的树叶和多次皴染的山峦并非一味地以黑来表达,而是在黑中又分出最黑、次黑、再次黑……在无数层次的黑中,由浓到淡的过渡极为自然生动,使一片黑墨之中透露出万般的清晰玲珑,于是生出无穷的韵味,无怪乎时人称道他“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于墨。”

 

  在作画上,龚贤主张“奇而安”,他说“倘能愈老愈秀,愈秀愈润,愈润愈奇,愈奇愈安,此画之上品。”《夏山过雨图》云山奇、林木奇、茅舍奇,可谓奇厚奇幽、奇静奇净,又无比地安。

 

  其实,龚贤作品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并不是黑与重,而是静与净。积墨只是手段,黑与重也只是表象,静与净才是龚贤作品的本质。而论到将作品包蕴在静与净中的境界,历史上也只有龚贤一人而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