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霞间窑青釉卷口小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绩溪霞间窑遗址出土执壶

 

  这件青釉卷口小罐(图1),高8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5.9厘米。器物小巧,形如小缸,广口,卷唇,圆鼓腹,假圈足。胎体很薄,胎质细腻而坚实,胎色青灰,通体内外均施青釉,釉面较为光洁,釉层薄而均匀,有开片纹,有脱釉现象,足底有粘砂,为入窑垫烧的痕迹。它是1971年安徽省绩溪县基建中出土的,后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被鉴定为北宋时期安徽霞间窑产品,现展出于“安徽文明史陈列”中介绍安徽地方窑口的单元里。

 

  霞间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县城西北约2公里的高迁乡霞间村,因发现地而得名“霞间窑”。窑址分布在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几座土墩和小山斜坡上,那里丘陵起伏,窑址分布密集。该窑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93年12月至1994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发掘,收获颇丰,发掘出残“龙窑”一座。所谓“龙窑”是指依倾斜的山坡而建的窑炉,最低一端为火膛,最高一端开有排烟孔,两侧置有若干个投柴孔和窑门,窑身全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犹如一条火龙蜿蜒下山,故名“龙窑”。

 

  在这座龙窑及周边,发现了大量的窑具和瓷器标本,其中窑具有窑柱、匣钵等,绝大多数器物用窑柱支烧,部分碗、盘用匣钵装烧,碗与碗之门用托珠托起,痕迹明显。发现的瓷器标本则以执壶(图2)和碗两大类为主,此外还有盘、盏、盆、钵、罐、瓶等,其产品主要以青釉瓷器为主,另有酱釉、黑釉瓷器,还有少量的绿釉瓷器,而它们的胎体均为青灰色。从窑址发现的器物及窑具分析,霞间窑是一处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窑场。

 

  在霞间窑址发现的标本中,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柄上刻有铭文的执壶,如发现的几件壶柄上自名有“头色瓶”文字的执壶,还有很多柄上刻有“汪”、“周”、“牛”等署名的执壶,这类署名也大量见于窑柱上。近年来,还出土有柄上刻“千秋万岁”吉祥语的执壶,从器型和釉色看,也应属霞间窑产品。这类执壶器型的共同特点是喇叭口,长颈,瓜棱形鼓腹,圈足,一侧置曲流,另一侧置扁条形柄,釉色青中泛灰,光泽悦目。198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一座五代南唐时期墓葬中,就曾出土一件这样的青釉执壶,故推知此类执壶年代应为五代时期。

 

  最后,回过来看这件霞间窑青釉卷口小罐,胎质坚细、釉面光泽,器型圆浑,具有朴拙的美感。而罐高和口径都仅有8厘米,其用途会是什么呢?笔者联想到,越窑青瓷中有一些高仅10厘米左右的小执壶,很多研究者认为是古人厨房里用来装醋或酱油等调料的卤壶,那么这件卷口小罐会不会是厨房里盛放调味品的器皿,这有待于考古新发现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