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大溪古城遗址:东瓯文明的遗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走在温岭市大溪镇里宅村的水泥路上,左侧是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私家车停在楼前的空地上;右侧有小超市、蔬果店,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其中。房屋周围,有大片绿油油的农田……这个村庄美丽、富庶,正如2000多年前曾存在于这块土地上的神秘古城。

 

  发现

 

  72岁的郑振国是土生土长的里宅村村民。幼年时,他看到村庄周围有几段古老的城墙,分别位于东西南北方向,将残缺不齐的四段相连接,是一个正方形。这些斑驳的城墙似乎有一种魔力,一直吸引着他。“它看上去很老很老,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他们小的时候城墙就在了。我一直想知道,城墙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里面都是农田,为什么要围起来呢?”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郑振国没读过几年书,但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探究城墙之谜。他从先辈传下的书籍中找到了与城墙相关的记载,由于识字不多,而资料中很大一部分是文言文,他对许多细节的理解有偏差。但他还是很兴奋:“我知道了,这里是徐偃王城!”

 

  郑振国收藏的文献资料,至今保存在家中,他细心地将它们装在一个布袋里。其中一件,是南宋陈耆卿编修的《嘉定赤城志》(复印件),上面记载:“古城,在黄岩县南三十五里大唐岭东,外城周十里,高仅存二尺,厚四丈。内城周五里,有洗马池、九曲池、故宫基址崇一十四级,城上有高木可数十围,故老云即徐偃王城也。城东偏有偃王庙。”

 

  由于没有更确凿的史料,人们一直以《嘉定赤城志》为依据,认为位于大溪镇里宅村、大岙村一带的古城就是徐偃王城。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台州本地及浙江省的学者到现场踏勘并发表文章,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关于古城性质的讨论。大体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城址就是徐人兵败南撤后所筑的“徐偃王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古城为西汉初期东海王国的故都,即东瓯王城。

 

  发掘

 

  从2002年开始,经过多次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者提出,神秘的东瓯国就在温州市、丽水市和台州市范围内,它也是这三地最早的行政建制。

 

  2006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进驻温岭市大溪镇,对塘山古墓进行试掘。塘山古墓距位于里宅村、大岙村的古城遗址约一公里,三面环山。

 

  古墓由墓穴、墓道两部分组成,由于年代久远,古墓中的棺木及主人遗体已全部风化。墓葬在古代已遭盗掘,墓内残存的随葬器物34件,有原始瓷、印纹硬陶、印纹软陶、硬陶、泥质陶和玉器等。墓外的礼乐器陪葬坑中出土器物28件,全部为仿青铜陶质乐器。

 

  据介绍,墓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两种器物是匏壶和拍印方格纹的敛口双耳罐,这些文物在福建武夷山西汉闽越王城遗址、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均有较多出土,其年代比较明确。由此可以判定,塘山古墓应该是一座西汉初期东瓯国的上层贵族大墓,且有可能是王陵。

 

  “在古代,贵族墓的边上一般有古城。”考古人员推测。

 

  于是,考古人员对古墓西南方约一公里——即传说为“徐偃王城”的古城遗址进行了发掘。通过地面调查、钻探和考古试掘,确定古城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城址。四周城墙残迹之内,东西长约390米,南北宽约26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城内地层堆积总体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堆积包含物有青瓷瓶、壶、罐等,还发现了分布密集的陶水管,其时代为宋;下层堆积包含物比较单纯,主要包括大量的板瓦、筒瓦和少数瓦当,还有拍印方格纹的敛口双耳罐、原始瓷小碗、敛口钵等日常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

 

  谜团

 

  史料记载,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38年,东瓯国曾存在了54年,它是由西汉朝廷分封的一个地方小国。自西汉初举国北迁到江淮后,它的文明就像蒸发了一样,踪迹难觅。它的国都在哪里?范围有多大?这些都成了史学界的千古之谜。

 

  塘山古墓的的发现与发掘,是第一次获得的关于东瓯国文化的考古发掘资料;而大溪东瓯古城的确认,也填补了我国秦汉考古中关于东瓯国考古的空白。

 

  这些重要发现,有郑振国的一份功劳。

 

  本世纪初,他曾把自己对古城的猜想和收集的文献资料(复印件)装订好,想要寄给北京的考古专家。由于不知道地址,他就在信封上写“中央文化部办公厅考古办公室负责同志收”。过了一段时间,真有人到村里找他,原来这封信转到省、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情况来了。他的举动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进驻大溪镇后,郑振国几乎“参与”了每一次发掘——专家们一来,他就跑到现场参观,还热情地带专家们辨认古城的外墙(根据文献记载,古城有内、外两重城墙,由于外墙在上世纪60年代被破坏,只能根据当地长者的回忆和指认,大致勾勒了“外城的范围”,目前尚未找到有力的考古资料支撑)。通过在现场打听到的只言片语,郑振国执着地认为,古城既是徐偃王城,也是东瓯国的国都。

 

  但事实上,徐偃王城的说法已基本被推翻。由于历史文献和发掘资料有限,古城是否就是东瓯国的国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记者从温岭市文保中心了解到,确定东瓯国建都的地望,是目前东瓯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开东瓯古城的身份谜团,也是一辈子热心于文物保护事业的郑振国的心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