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化遗产竹枝词或将申报世界级“非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

  昨日,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竹枝词学会举行迎春活动,恰逢被誉为“武汉活字典”的著名武汉史志专家徐明庭老先生90岁生日,大家纷纷现场创作竹枝词表达对徐老的敬意。

  徐明庭针对当下竹枝词爱好者、创作者越来越多的现象,喜忧参半。他提出自己的看法:相当一部分爱好者、创作者还没真正弄懂竹枝词,竹枝词不是打油诗,也不是形式上的“七绝”,其表现的内容必须符合“三亲”“三贴近”。

  竹枝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独具佳趣的一席之地”,以表现当时的社会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清道光年间,以叶调元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创作了大量描写汉口社会及市井日常生活的竹枝词,在民间广为传播,使得汉口竹枝词一举扬名,跻身中华四大竹枝词之列。民国初期,罗汉等将汉口竹枝词的创作进一步发扬光大。前人的创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及鲜活的社会发展研究史料。

  徐明庭长年研究清末和民国时期汉口商业文化兴起和发展,同时也对汉口竹枝词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撰写了多部汉口竹枝词研究及校注专著。进入新世纪后,武汉新竹枝词的创作在三镇蔚然成风,产生了一大批民间竹枝词诗人。徐明庭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一些作者创作的“竹枝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枝词,竹枝词除了形式上的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所表现的内容一定要“亲历,亲见,亲闻”和“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学会会长陈荣华介绍,近年来,武汉地区竹枝词的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他们计划从武汉竹枝词文化的研究和创作出发,将中华各地竹枝词打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