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现叠加墓葬群35座 墓主属当时中产阶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明两个朝代的墓群挤在一起,还出土了罕见的宋代琉璃簪。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在巴南东温泉镇和姜家镇发现35座宋、明代墓葬,出土文物标本近40件。

 

  宋明两代墓群叠加


  10处共计35座

 

  据了解,该墓葬群位于观景口水库水利枢纽工程红线区域内,主要分布在东温泉镇和姜家镇境内,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巴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分别于去年11月至12月、今年3月至今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有2275平方米。”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发掘工作的馆员黄伟介绍,目前共清理宋、明代墓葬10处共计35座,出土文物标本近40件,其中乌壁岗岗墓群、胡叫花子转转墓群、张家沟墓群、青龙泉墓群、坟咀墓群规模较大,出土文物多,墓葬类型最具代表性,它们的名字取自其所处的当地地名,多为石室墓。

 

  “上面两座多室的是明代墓葬,下面这种双室的是宋墓。”当天,在发掘面积最大、墓葬最集中、出土文物最多的乌壁岗岗墓群考古现场,记者看到,宋、明两个朝代的12座墓葬层叠修建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

 

  “可见宋、明时代,五布河流域人口已经比较密集了。”黄伟介绍,这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流域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乌壁岗岗墓群。一块大约15米高、总面积900平方米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挤着数十名宋、明、清墓主。

 

  重庆市文物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的结论是:重庆市内罕见,不同朝代叠加家族墓群。

 

  初步判定为平民墓葬


  墓主属当时中产阶层

 

  “目前初步判定为平民墓葬群。”黄伟告诉记者,目前尚未在墓葬群考古现场发掘到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铭等碑文资料,但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判断,这些墓葬群的墓主人多属于当时的中产阶层。

 

  “出土文物标本有近40件,有比较精美的宋代青瓷和琉璃簪子。”巴南区文管所黎明所长介绍,这些瓷器包括龙泉窑的瓷器,“所以墓主有可能属当时的中产阶层。”

 

  据统计,出土文物最多且较精美的乌壁岗岗墓群共出土瓷质、琉璃质器物标本19件,保存较为完整。

 

  记者了解到,从墓葬形制看,此次发掘的宋代墓葬多为同茔异穴的双室合葬墓,明代墓葬则为横联多室墓,最多达7室,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宋元到明代的漫长时间跨度中,五布河流域平民丧葬习俗有由夫妻合葬向家族合葬转变的倾向。

 

  现场考古报告记录

 

  乌壁岗岗墓群:共清理宋明墓葬12座(一座可能有数人),其中宋墓6座、明墓6座。宋墓均为双室石室墓,明墓多室、单室均有。共出土瓷质、琉璃质器物标本19件。

 

  胡叫花子转转墓群:清理宋、明时期墓葬各1座。其中宋代墓葬为双室墓,出土瓷质罐、碗、盏等共8件器物。明代墓葬为单室墓,未见遗物出土。

 

  张家沟墓群:清理宋明时期墓葬各1座,其中宋代墓葬为单室墓,出土瓷质罐、碗共4件器物。明代墓葬为四室墓,未见遗物出土。

 

  青龙嘴墓群:清理明代墓葬2座,均为明代单室墓,出土瓷盏1件。

 

  坟咀墓群:共清理明代墓葬4座,其中三室石室墓2座,出土铜簪1支;四室石室墓1座,未见遗物出土;双室石室墓1座,出土瓷罐2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