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首次发现古代游牧民族特征墓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近日在河南安阳首次发现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群。在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一处6万多平方米的项目区域,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清理出90多座墓葬,其中18座墓葬都是小型的砖室墓,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随葬品有青铜鍑、铁鍑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文博馆员申文喜说,由于这批墓葬刚刚发掘,仅能初步判断时代大致是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确切年代、墓葬性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18座墓葬不是典型的中原汉族居民墓葬。申文喜介绍:“这18座墓葬,随葬品有典型北方游牧民族例如匈奴、鲜卑等族使用的带有直立双耳的青铜鍑和铁鍑,它们是游牧民族为了迁徙方便,做饭时吊挂使用的炊煮器皿。在4月30日发现的M48号墓葬内,我们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在他的头部就有一个已经生锈的铁鍑,他腰间的皮带已经腐蚀,但还保留有挂在皮带上的青铜牌饰、铁制刻刀等饰品。之前发现的一些墓葬中也有铁制短剑和玛瑙串珠,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特色生活用品。”

 

  “1958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大司空村发现过一座墓葬,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与这批墓葬类似,但因为只有一座,而且当时的条件有限,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像这样大规模的普遍随葬有青铜鍑或铁鍑的墓葬群在安阳还是首次发现。这些墓葬既有中原汉族墓葬特点,比如墓主人腰腹部随葬有铜镜,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五铢钱,同时又存在典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炊煮器具和配饰、刀具,我们从墓葬形式和出土器物判断,这可能是定居在中原的、汉化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家族墓地。”申文喜说。

 

  此次出土的青铜鍑和铁鍑体积并不大,鍑口直径大概有15厘米,较深,类似于今天的深盆,青铜鍑的直立双耳保存完好,但铁鍑的双耳有的已经缺失一部分。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器皿具有典型的草原风格,在今天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甘肃都发现过,但在中原,尤其安阳很少发现。

 

  M48号墓葬中的墓主人骨骼保存基本完整。申文喜介绍,这将为人骨种属鉴定、迁徙、病理等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

 

  据了解,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商代墓葬十分常见,晚期墓葬也有大量发现。但这批具有古代游牧民族因素的墓葬这么集中地在保护区内出现还是非常难得的,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中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