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发现18座匈奴墓葬 民族特色突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片被揭露的区域下层为殷墟时期的遗迹,而在遗迹上层一个区域,发现了这些与殷墟遗迹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墓葬。它们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

 

  “我们这批墓葬目前发现有18座,都是一些小型的砖室墓,这些墓葬根据它的建筑方式还有出土的器物我们大致推断,应该不属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

 

  考古人员在清理这些墓葬时发现,几乎每一个墓葬内都会出土一件铜釜,而这件带有明显少数民族特点的铜釜在我们中原地区很少出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

 

  “出土东西最典型的就是一种鄂尔多斯草原风格的青铜釜,破釜沉舟的釜,它上边有两个铜耳,可以吊起来做饭,适宜游牧民族来回迁徙使用,每个铜釜上面都有一层厚厚的烟胎,就是表明是使用过的,现在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包括甘肃都发现相类似的器物,所以在咱们安阳发现非常难的,这也说明当时的游牧民族已经进入到中原腹地了,根据出土器物的形制大致推测应该是匈奴族,和匈奴有关系。”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这些墓葬内出土了串珠、金耳环、短剑、绿松石等器物,这些都与中原地区的出土文物不太相似。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

 

  “另外一些墓葬在他的膝盖还有一些铁的装饰品,可能和武器有关系,还有一些能体现出少数民族和汉文化相交融的证据就是,基本上每个墓葬都要出土一个铜镜,放在他的胸腹部,这个铜镜我们初步判断也是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铜镜。”

 

  据了解,在殷墟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晚期墓葬十分常见,但这批典型少数民族特色墓葬在整个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出现还是非常难得,这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和汉文化的相互交融具有一定的意义。

 

  考古人员在清理这些墓葬时发现,几乎每一个墓葬内都会出土一件铜釜,而这件带有明显少数民族特点的铜釜在我们中原地区很少出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

 

  “在殷墟里面发现晚期的墓葬我们发现很多,这一批是非常典型,全部保存完整没有一个被盗,也可以说丰富了我们殷墟文化遗址的内涵。”

 

  目前,这批墓葬从今年3月份开始,已经清理出一部分,预计到今年11月份全部清理完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