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机遇多 收藏市场应坚持艺术品精品原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鸡年春节之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投资理财市场,也是如此。猴年的市场中,除了大宗商品一枝独秀,股票、基金走势、银行理财产品、艺术品收益率均不尽如人意,黄金与债券去年年末走跌被打回了“原点”。

 

  但专业人士提示投资者,所谓的“低点”正是机会所在,A股市场面临系统性的“慢牛”反弹机会,且符合价值投资的“审美标准”;收藏品市场则坚持艺术品的精品原则;而债券与黄金或有多次向上机会,值得中长线关注。对比过去大幅度震荡的几年,鸡年的“鸡遇”反而难得,建议投资者理性配置、稳健投资,多元化地把握机会下“金蛋”。

 

  艺术品调整已久板块有机会

 

  “盘整下行、分化加剧是2016年艺术品市场主旋律。”市场行家曾波强表示,去年是所有行家极为艰难的一年,除少数“生”、“鲜”(是指未或极少出现在市场中的藏品)、高端精品行情逆市上扬外,高价“熟货”(是指多次出现在市场中的藏品)及中低端艺术品价格继续下滑。他发现,稀有的、艺术价值较高的清宫旧藏并没有受到行情冲击,甚至有逆势上涨之势,高古瓷是近两年市场的亮点,但艺术水平不高而价格随着这波高古瓷行情一起上扬的普品、粗品高古瓷已经出现颓势,价格在这两年将出现较大跌幅。

 

  部分书画价格只有高峰期1/3

 

  书画市场的分化极为明显,当代书画成交价和成交率都有明显下滑,部分名家作品跌幅甚至出现“腰斩”,精诚所至拍卖总经理陈绮雯更称早些时候过度炒作的当代书画价格只有高峰时候的1/3左右。古代书画没有受到明显冲击,名家精品因“一画难求”而价格继续上涨,近现代书画中之前涨幅较小的名家书画受冲击程度也较小。陈绮雯认为,分化还有两种,一是大名家和普通名家的作品价格差距拉大;二是精品和普通作品价格越来越远:“大名家的普通作品都无人问津,更何况是普通名家的普通作品。”

 

  广州华艺国际董事长李亦非观察到,2016年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比2014、2015年有所上升,顶级的艺术品价格还在上扬,一般的作品不仅仅是价格下跌而且还无人问津,证明艺术品市场逐步走向理性,从高峰期的投机市场慢慢转变成真正的投资、收藏市场。

 

  市场未来一两年继续调整

 

  陈绮雯认为,2016年市场的下滑幅度已经明显缩小,2017年的整体市场可能出现小幅度小范围回暖,对于买家来说不应错过市场“换气”的时机。曾波强也认为持币观望的藏家应该逐步建仓,因为经过2012年开始的“挤泡沫行动”,大多数艺术品已回归到比较真实的价格,而且艺术品的可选余地大,目前仍是“买家市场”。

 

  他给出专业意见,称买家在购货策略上要尽量买自己力所能及的稀有精品,不断学习,更多注重学术研究,跨界购货,构建藏品的体系,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求“东方不亮西方亮”,对于进行买卖的行家来说,则要拓展销售渠道,店面销售、送拍、代售、微拍交叉进行,细分市场,不同档次的货品在不同的渠道销售,建立立体的销售网络。

 

  珍品加稀有永远是投资收藏艺术品的硬道理。

 

  观察市场可以发现,近几年文化名人的作品或其收藏过的艺术品价格坚挺,而清宫旧藏是“永远不败的神话”,另外,调整时间比较久的板块也可重点关注,尤其是完整、艺术水平高、文物研究价值高、文人味足、流传有序的藏品更为抗跌。

 

  陈绮雯建议新手买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可关注岭南、海派、江浙书画和近现代名人书法并考虑系列收藏,比如较不受大藏家关注的音乐家系列、舞蹈系列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