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杖头木偶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杖头木偶是一种人偶同台演戏的民间绝活。双峰杖头木偶戏流传甚久,距今已有1100多年。杖头木偶又叫托棍木偶,木偶形体约60厘米,有3根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侧杆,表演者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通过木偶操纵表现剧情,表演人物。在语言、民俗、历史等学科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双峰仗头木偶戏剧目繁多,以弘扬中华民族忠、孝、仁、义、智、信等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上至夏商、下至近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无所不包。剧种以湘剧为主,间杂地方花鼓戏,还有歌舞、哑剧等形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剧团尝试将黄梅戏、京剧等剧目进行移植改编,拓宽戏路,别具风格。演出时以京胡、二胡、月琴、笛子、唢呐伴奏,双峰俚话方言穿插其中,妙趣横生。

 

  双峰杖头木偶戏是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文娱活动,习艺者曾经较多。解放初期,一些著名艺人集中到省、市组建专业木偶剧团,并在内容和技艺上进行改造和革新,而民间则几乎停止了活动。1980年,双峰县文化馆将散在农村的老艺人组织起来,恢复活动。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有蛇形山镇的万乾村木偶剧团、南塘剧团、金溪剧团,洪山殿镇的双乔木偶剧团,沙塘乡沙田剧团等6个半职业性木偶剧团,每个剧团每年演出达300多场,足迹遍布双峰城乡以及湘乡、湘潭、涟源、邵东等地,很受群众欢迎。1996年,蛇形山镇木偶戏剧团被省文化厅评为“湖南省民间百佳剧团”。那段时期,是该县木偶戏发展的鼎盛时期。

 

  上世纪末,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日渐丰富,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木偶戏慢慢淡出群众生活,习者寥寥,濒临失传,令人担忧。

 

  2011年,双峰杖头木偶戏被列入娄底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