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学良为何将中国140万土地拱手送给日本
1931年9月18号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人应该都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日本的侵略变得肆无忌惮,毫无顾忌。 这一天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中国人都想不通。
1931年9月18号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人应该都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记。
这一天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日本的侵略变得肆无忌惮,毫无顾忌。
这一天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中国人都想不通。
有人可能要说,31年中日实力悬殊,就算抵抗也是白费,不如不打来保存实力。
但不要忘了,有时候战争不是仅仅凭借实力强大就能取得胜利,天时地利等都具备才可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更何况那时候东北军并不弱。
其实九一八事变并没有得到日本 内阁的批准,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
完全是石原莞尔带领的少壮派自己做主发动的事变,石原莞尔天生就是冒险主义者,这次事变其实在做一个赌局,有人甚至说是石原莞尔早就猜出了张学良会选择不抵抗,这个说法无从考证,但事实确实如此,他赌赢了。
抛开那些民族仇恨不说,客观评价,石原莞尔这个人非常有智慧,“日本再战必亡”就是他提出的,当时日本在进攻美国前,他就极力反对,只要进攻美国只会走向灭亡,事实证明他又对了。他也认为日本是不可能把中国全境占领达到一口吞并中国的目的,他再次说对。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在兵力方面是占很大优势的,海陆空的兵力和装备都非常强,东北军的战斗力也是不错的,而参与事变的日本关东军有多少人呢?2万,正规军只有1万多,如果选择抵抗,赢的胜率更大。
张学良一个人为日本蚕食中国起了一个“好”头,但为什么要选择不抵抗呢?
有人分析了下面几个原因:
1,战略误判。张学良就认为这是日本的挑衅,认为日本一直在寻找机会挑起事端,只要自己不惹事面对挑衅忍住脾气,日本不会蛮不讲理,结果也令他吃惊,没想到关东军就是蛮横不讲道理。
2,无大勇。通过很多事情能知道张学良这个人有小勇无大勇。敢只身斗刺客却不敢和日本人开战。对于和日本人斡旋斗智斗勇的那套手段,张作霖玩的最溜,儿子张学良一点皮毛都没有学到。
3,保存实力。他认为就算抵抗了,和关东军打起来后也损失惨重,国内局势又混乱,不保存自己的实力肯定是不行的。
总之,历史过去了,这次事件导致1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拱手送给了日本,3000万中国同胞被迫沦为了亡国奴,千古罪人的帽子他戴了一辈子。
责任编辑:朱姝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