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陕西省造双旗二分”机制钱币

  纵观华夏历史,每个朝代为了方便货物流通和经济繁荣,都制造有代表当朝象征的钱币,只是从制币的材质和样式有所不同,银铜机制币也正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产物之一,机制币造型美观,小巧玲珑,是清朝晚期的货币款式,它不仅代表中国的货币文化,同时也能反映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兴衰和经济状况,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其主要领导者孙中山先生组阁成立了国民政府,孙中山就任中华国民政府的临时大总统,针对当时货币款样多元化的混乱局面,孙中山倡导铸造属于中华民国的机制币,这种钱币因为流通时间较少,流通区域受限,所以它的传世量极少,再加上时代的变迁,使货币受损或遗失,更使其珍贵和罕见。近日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有幸征集了一枚中华民国铸造的“陕西省造双旗二分”机制钱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该币属于铜质币,正面上端隽刻中华民国字样,中间有象征中华民国的国旗,珠环内左右两边刻制有防伪花饰各一朵,下部刻制英文字母,表明中华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已经与世界接轨。

 

  双旗币的背面,珠圈内上部有代表省份的“陕西省造”四个字,里面有上下排布的“二分”两个字,钱币中心有个圆形的条纹,下面是麦穗组成的嘉禾纹图样,珠环下端有“五十枚换银币一元”的字样,此银币的字体为繁体隶书,字体美观。但因年代久远,以及在市面流通或其他因素造成了字迹模糊不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华民国的双旗二分钱币,是民国时期很重要的一种品类之一,自清朝晚期到民国初期,中华大地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有的军阀自己铸造钱币,在加上清朝时期几乎是各个省都有自己的铸币厂,使清朝的龙洋与民国的钱币混在一起流通,市面上流通的钱币不仅有清朝的龙洋,民国的钱币,还有日伪政权在其统辖的地域内制造的铜元,中国共产党也在边区发行有自己的铜元,这一时期,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各呈异彩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但这都是昙花一现,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流通交易的用途,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些包含历史发展进程的钱币,却平添了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的价值,更具有不同凡响的收藏意义和难以想象的升值空间,近几年的古文玩藏品市场,各类字画瓷器等藏品数量居多,然而对那些流通时间较短,发行数量少的清代、中华民国的机制钱币则备受藏友们的关注和青睐,在近年来的钱币交易市场上有着高额的成交记录。其中2015年的一枚张作霖纪念样币就拍出了三百余万的高价,而其他的一些小众双旗币的交易额也都在一百万元以上。

 

  如今,以机制币为代表的钱币市场早已大放异彩。即便与海外市场相比,当前的内地市场亦不逊分毫。收藏者、投资者群体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对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