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3万余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空中俯瞰江口古镇和沉银考古发掘现场。 刘忠俊 摄

 

  4月13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在当地召开,记者获悉,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三个多月,发掘面积2万余平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且初步证实江口沉银遗址为“江口之战”战场遗址。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点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在岷江彭山河道陆续发现与张献忠相关的文物,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启动,直至4月12日结束,考古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余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据了解,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另还有瓷碟、瓷碗、铜锁、钥匙、秤砣、顶针等生活用具,种类丰富多彩。

 

  记者注意到,部分银锭、金银册等文物上详细记录其年代、地域等信息。“从时代上看,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记录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范围含括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水下考古发掘研究项目负责人刘志岩称,本次出土的文物是明代中晚期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出水文物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是否是“江口之战”战场遗址,此前在学界颇有争论,随着数万件文物尤其是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的出水,以及有关文献的佐证,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已经形成,“我们确认这个遗址是江口之战的战场遗址。”

 

  “这个地方肯定经历过一场战争,但能否跟‘江口之战’有直接联系,可能需要找进一步的证据。”刘志岩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考古发掘尚未发现有古战船出水,刘志岩表示,这是下一步考古发掘的目标之一,“未来我们将通过考古调查,走访附近百姓和施工人员,同时使用地球物理勘探,即透过沙石给河床“照X光”的方式,寻找战船线索。”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岷江河道,此次发掘采用了围堰考古的方式。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掘出的文物均散落、卡钳在河道沙石下6米左右的古河道岩石凹槽之中。

 

  据悉,首期考古发掘结束后,考古工作将进入室内清理、修复、整理阶段,考古工作人员将对遗址范围内和遗址周边再次展开系统性的调查,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制定较为详细的考古发掘计划。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