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男神”钟表修复师的“钟”情:吸引人的是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上官云 摄

 

  王津火了,在他55岁的时候。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片中讲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漆器等领域的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引发了年轻一代的追片热潮。片中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也“一夜走红”。55岁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因其儒雅睿智的气质,被年轻网友称为“故宫男神”。

 

  4月9日,作为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讲座的主讲人,王津现身石家庄,通过讲述故宫古钟表的修复与保护,让观众领略数百年前中外钟表制造的精湛技艺。

 

  从1977年“进宫”至今,王津已在故宫从业40载。据王津回忆,当时故宫钟表修复室人才紧缺,他就被分来当学徒,阴错阳差成了故宫修复古钟表第二代传人马玉良的徒弟。如今,王津早已继承师傅的技艺,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清代顺治、康熙、乾隆3位皇帝酷爱钟表收藏,故宫藏有来自中国、瑞士、英国等国的钟表精品。作为当时皇帝的高级机械玩具,宫廷钟表有着极为精巧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和工艺。正因如此,钟表需要持续不断加以维护,钟表修复技艺也成为唯一在故宫延续下来,且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津说,文物钟表的修复一直遵循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故宫钟表修复技艺已延续了300多年,修复技艺的传承则是由师傅手把手地口传身教,通过修复每一件文物钟表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不断学习和积累方法、经验。

 

  事实上,修复钟表的走时功能并非工作重点,修复演绎功能才最为重要。“修复古钟表要遵循复杂的程序,从库房提取出来后,要对其进行除尘和拍照存档,再逐一拆卸与清洗。”王津说,钟表饰件和各种零件出现问题时不仅要采用传统手工艺的修复方法,还要采用机加工手段,直至运转正常,最后再将各个零部件组装调试。

 

  作为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拥有藏品最新总数为1862690件。“故宫现藏有钟表1500余件,还有大批亟待修复。”王津认为,从事一行工作,最主要的是“喜欢”,“故宫藏有的钟表都是精品、孤品,不管花多大力气也要把它修好。”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火爆,让王津始料未及。据中国国内年轻人潮流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弹幕网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在故宫修文物》已有超两百万次的播放量,豆瓣评分高达9.3.就连本片的总策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感叹道,“我以为是中老年人在家里闲着时慢慢看的,没想到是年轻人。”

 

  王津火了之后,这位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师走在街上常被人认出“求签名”“求合影”,也接待了一波又一波采访的媒体。面对自己突然走红,王津保持着一贯的淡定,“吸引大家的是文物,而不是我本人。”

 

  如今,近600岁的故宫文化早已走出高高的院墙,以时尚融入生活。其各类“脑洞大开”的文创品,也成功打入年轻人市场,“故宫文物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说明当下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在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就靠这些年轻人了。”王津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