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传统烧制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1―8―4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曲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保定曲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河北省曲阳县涧磁、北镇、燕川一带,方圆20华里,总面积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米,是当年定瓷的发源地。定瓷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是北方大地上繁衍几代而影响深远的一个窑系。因曲阳古时属定州辖区,故名“定瓷”。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归潜志》有联语“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史载:江西景德镇、山西平定、四川彭县、辽宁上京、福建德化、北京龙泉务诸窑皆蜂起仿效,形成庞大的定窑系。

 

  定瓷传统烧制工艺极其复杂,从当地掘取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加工成泥料,经陈腐后方可进行拉坯成型操作。宋代辘轳车拉坯由两人合作,修坯后由刻花手进行刻划装饰。用浸入法施釉并进行芒口处理的器坯即可入窑烧制。定窑最早用覆烧法烧制瓷器,是陶瓷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

 

  定瓷在宋代影响力最大,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其胎质坚密、胎薄细腻、釉色透明、彩色莹润。定瓷以白定为主,曾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说。瓷器多以盘、碗、瓶、樽、炉、枕等居多,造型优美、装饰典雅,多采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技法。定瓷图案布局合理,清新明晰,刻花刀法刚劲有力,印花构图饱满,多以花草禽鸟为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北宋时期,定瓷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纹饰明丽,风格古朴高雅,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著“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赞美定瓷的风采。当时,定瓷除供朝廷御用外,还大量出口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历史上的金宋之战使兴旺发达的定瓷业颓废,工匠随时局南流,世有“北定南迁”之说,但因原料的区域性差异南方没有生产出地道风格的定瓷。金代定瓷有所复兴;元代定瓷细瓷技艺已经失传,但民间仍流传粗瓷烧制工艺;明清以来,转向烧制民用瓷器为主;民国时期私营瓷窑兴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定瓷工艺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科技人员用娴熟的工艺技法已经生产出了一些仿定瓷的制品,使定瓷获得了新生。

 

  近年来,经技术人员研究制作出仿制的定瓷产品,瓷质和纹饰已接近古定瓷,但是定瓷的传统烧制工艺已近失传,急需保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