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剔墨纱灯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7 所属地区 安徽·巢湖·无为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巢湖市无为县 申报日期 2006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剔墨纱灯是知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悬于皇宫内苑。

 

  国庆10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改革开放以来,无为纱灯声名远播,近百个品种,销往海内外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有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