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二)——形成期

  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正式产生和形成,最早应是唐代。唐代书画市场有着相当规模,也极为繁荣,由于唐朝文风炽盛,朝廷和社会上人,不惜重价抢购书画,这就使得书画行情一再看好,并由此而逐步形成市场,形成专门吃这一行饭的书画商。杜甫诗说的“忆昔咸阳都市会,山水之图张卖时”就是当时咸阳书画市场的客观写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紫气东来》

 

  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出自宰相世家,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都“相继鸠集名迹”,收购了不少书画精品。当时“卖书画人”,像贞元初的孙方禺页,就替张家“买得真迹不少”。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中记载:“贞观、开元之代,自古盛时,天子神圣而多才,士人精博而好艺,购求至宝,归之如云,故内府图书谓之大备。”可见,当时内府及私人的庋(guǐ)藏,已从典藏转而“购求”,并已开始形成风气,也足见当时书画交易的盛况。故而,此卷中还记载了“辽东人王昌,杭州人叶丰,长安人杜福、刘翌,河内人齐光,皆别识贩卖。此辈虽乐业好事,而迹类藩身。”以及“贞元初,有卖画人孙方 ,与余家买得真迹不少。”他们有的还同时做着书商,如长安书商胡穆聿,因为擅长鉴别书画,所以被徐浩推荐给唐玄宗,玄宗赏给他一个直集贤令的官,让他专门为朝廷搜集书画。唐德宗贞元之后,书画商们“手揣卷轴,口定贵贱”,被广大书画收藏家们围着,非常风光。由此可见,唐代已有专门从事书画经营的商人。他们对繁荣书画艺术市场,促进艺术创作,尤其是对内府及私家收藏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致“玄宗购求天下图书,亦命当时鉴识人押署跋尾。”可见,这对书画的鉴定与庋藏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梅花朱雀图》

 

  唐朝收藏鉴赏家张怀,写了一篇有关书法估价的著作,名叫《书估》。书里提到当时钟绍京尚书爱好收藏,不惜重金,破产求书,曾经花费几百万贯巨资,方才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没能买到王羲之一个正楷。书中估价古代书法,以王羲之作为标准,分为上、中、下“三估”:“三估者,篆、籀(zhòu)为上估,钟、张为中估,羲、献为下估。”并解释道:“上估但有其象,盖无其迹;中估乃旷世奇迹,可贵可重,有购求者,宜悬之千金。”比如说,市场上要是有师宜官、曹操、曹植、孙权、孙皓、何曾、杜预、卫夫人、王导、谢安等绝世难求的书法,可以参照王羲之草书的价格,进行买卖;又如戴安道、王玄之、王操之、王凝之、王徽之、王僧虔、谢灵运、羊欣、萧子云等人的作品,则可比照王羲之草书的三分之一估价;再如陶弘景、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创作,当可比照王羲之草书的四分之一进行定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三友图》

 

  有市场必然有价位,有价值才能形成市场,故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二)论名价品第》中,不但将书法与绘画的贵贱作了比较,还对汉魏晋宋、齐梁以来的画家“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晋宋为中古,齐梁、北齐、后魏、陈、后周为下古,越古越贵。不过这中间“有中古可齐上古,顾陆是也;下古可齐中古,僧繇、子华是也;近代可齐下古,董展杨郑是也;国朝可齐中古,则尉迟乙僧、吴道子、阎立本是也”。在此基础上,还对具体画家的作品做出了定价:“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扬子华、孙尚之、阎立本、吴道子,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扬契丹、田僧亮、郑法轮、已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隋以前多画屏风,没有画轴,故以屏风为准,一扇屏相当于后来的一幅立轴。唐代的货币,初期是五铢,元和后定为开元通宝,中间通行过乾封通宝。那时米价是每斗100,乱世时涨到1000一斗,缣帛是3000一匹,每丁赋税平均约1500一年,七品官的月俸是一石二斗米。即是说,当代一流大师吴道子、阎立本的作品,每幅值20至200斗米、6匹缣帛,是一个县令的半年工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柿柿如意》

 

  张彦远还依据时代的远近,名头的大小,质量的优劣作为书画艺术品估价的依据。并对上品、中品、下品的书画作品,根据质量的好坏,其价格也相应作了变动规定。可见,当时的书画艺术市场不但已逐步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专门从事书画艺术品买卖的商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富贵满堂 柿柿如意》

 

  据记载,顾恺之所绘《清夜游西园图》唐时在民间几经转卖,资费三百匹白绢、三百贯不等(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故事拾遗》“西园图”)。书法市场情况如何呢?当时“大王草书字直(值)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真正”,“近日有钟尚书绍京,亦为好事,不惜大费,破产求书。计用数百万贯钱,惟市得右军行书五纸,不能致真书一字。”大名家书法已有标明的市价,等级分明,高者几近“天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水光凌云》

 

  唐代内府的书画收藏,一部分来自前朝旧藏,另一部分则取自私家收藏。唐太宗李世民对书画收藏尤为重视。他在未登基前,就已收藏了大量书画,尤对王羲之书法钟爱有加。继位后,他设法将散落民间的书画真迹汇集内府,还指使仕宦萧翼骗取辨才和尚秘藏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后又以加官进爵,重嘉赏赐的做法,抚赂人心。这无疑是另一种变相的书画征购手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金秋图》

 

  唐玄宗李隆基也十分喜好书画,在位时专设集贤院,以负责征集书画艺术品,致使其在位五年内竟收得“二王”真迹达一百五十余卷。武则天时,张易之以伪作偷换内府真迹窃为己有。这是另一种违背市场经济偷盗行为。唐索宗时,内府名迹经常被颁赐给臣僚,后不少名迹竟被转归好事之徒之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清风图》

 

  随着朝廷庋藏的兴起,隋、唐及五代的私人收藏家也逐渐增多。这些藏家中有的是显官重臣,有的是豪门巨贾,有的是文人学士。但大多的私人藏家,并不过多地考虑其本身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出于兴趣与雅玩。有的是不惜破费重金而耽贫自乐,有的不拘一格广取薄收,有的专收藏某家某类精品,这对繁荣书画市场和保存书画名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段炼作品《清气图》

 

  五代的私人收藏家以后梁的赵自和刘彦奇最为著名。赵自为后梁的驸马都尉,好绘画,尤精鉴赏,在唐末被推为至鉴。他一生致力于古书画的收藏,凡有人售书画于他,总能得到比其他人高得多的价钿,以致四方画商,不辞劳苦,纷纷携书画赴他处售予之。他一生购藏书画多达五千余卷。刘彦奇为梁千牛卫军,喜画竹,其鉴赏力可与赵 抗衡,他除了搜求购买精品书画以外,还常以“借”的名义,将复制作品给别人,自己留下原作精品。至今人们把擅长书画鉴定者称为“眼睛”,溯其来源,就出于当时刘彦奇被时人称为“唐朝吴道子之手,梁朝刘彦之眼”之故。

 

  (未完待续)

 

  本文所涉书画艺术品均由北文中心琉璃厂艺术品交易平台提供,更多书画艺术品相关信息欢迎关注本平台微信公众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文中心琉璃厂艺术品资讯平台    北文中心琉璃厂艺术品交易平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