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糕干制作工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天津·武清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武清区 申报日期 2006

 

  杨村糕干是京津地区流传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小吃 .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雍阳杜氏家谱》记载,杨村糕干源于明代,兴盛于清。因其洁白细腻,松软可口,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与中药茯苓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亦称杨村茯苓糕干。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杨村糕干创始人杜金、杜银兄弟二人携家眷由浙江沿运河来到杨村北郑庄村定居,开始生产和销售杨村糕干。清康熙年间第五代传人杜馥之在杨村镇运河西岸置办铺房,经营糕干铺并逐渐发展壮大。康、乾二帝都曾亲口品尝并大加赞誉,御笔亲书“妇孺恩物”,赏赐龙票一张,可以凭票购

 

  买官价白米,并许以杜氏专卖并列为贡品,永不停业。杜馥之将乾隆御笔刻成匾供奉堂上 ,正式定名为万全堂杜馥之糕干老铺。老铺于咸丰十年 、光绪二十六年两次遭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践踏、焚烧。乾隆御赐“ 妇孺恩物 ”匾额被烧。后经十二代传人重建,与1901年恢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佳禾”铜质奖章,万全堂即以此奖章图样制成商标。1958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曾品尝杨村糕干并加赞誉。

 

  杨村糕干采用优质大米、白糖为原料。经过浸泡、碾压、箩筛、搅拌、发酵、成形、加热等十余道程序加工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基本上保持了原工艺制作方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