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绣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遗产编号 ⅷ-9 所属地区 浙江·温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瓯绣,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中国六大名绣(宁绣、湘绣、苏绣、京绣、粤绣、蜀绣)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温州地处瓯江之滨,故名,亦名“温绣”。又称画帘。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瓯绣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
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传神。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毛竹刮去青皮,通过分层片,煮熟抽丝,编织成竹帘,然后用颜料和彩线在上面制成作品。针法类型有断针,滚针,乱针等20多种,品种有锦肚,围涎等1000多种。
毛竹抽丝编织制成,用彩线在上面绘出花鸟、山水或人物,所以也称作“画帘”。 瓯绣制品针法繁多,做工精细,以刺绣人物为绝招,具有色彩鲜艳夺目、绣面光亮生动、绣画巧妙结合、针法匀称灵活、针脚齐平、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等特点。
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多用于庙宇中的刺绣花纹。
清咸丰三年(1853年),温州开始设有专业绣铺。多以绣官袍、龙袍、寿屏及庙宇应用的绣品为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以后品种增多,有枕套、被面、衣料等。
1917年并有大量绣品出口,最盛时有艺人五百余人。
1922年,温州刺绣艺人林森友改进瓯绣生产,此后瓯绣成为供欣赏的艺术品。
1957年,名画家苏昧朔先生开始为瓯绣设计人物绣像。
1960年,温州承接国家级礼品任务,专制精品,瓯绣成为高层次的艺术品。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瓯绣开始日趋衰落。
瓯绣因产于瓯江流域,故称瓯绣。瓯绣开始于唐宋时代,800多年以前,温州地区已运用刺绣美化服饰,绣品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瓯绣是浙南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名绣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绣工人数曾达到600至800人。据说瓯绣最早产生于民间善于刺绣的妇女之手,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瓯绣为温州历代民间妇女的家庭传统副业,那时的刺绣品种有衣服、小儿帽圈、围涎、锦肚、妇女鞋面、枕头、荷包等,题材只有花鸟鱼虫之类。作为一项曾经辉煌的传统工艺,政府有义务加以扶植和引导,并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
制约瓯绣发展的是手工刺绣花费时间长,而工资利润又较低,绣工每天要绣十几个小时,每月也只有五六百元报酬。而且女绣工们是完全靠对传统工艺的喜爱和作为家庭手艺的继承才坚持下来的。
早在宋、元年间,瓯越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这便是瓯绣。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它的色彩越来越艳,花色品种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在工艺上独树一帜的绣种。瓯绣的特点是主题明了、构图简洁、针法多变、色彩绚丽、绣面光亮、针脚平齐、神韵生动。瓯绣产品分欣赏品与日用品两大类,以欣赏品为主。内容有人物、走兽、山水、风景等,尤以人物见长。一般选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为题材,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瓯绣寓大雅于大俗之中,因其人物形象传神、针法灵活多变而极富观赏、装饰和收藏价值,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侨胞中尤其受欢迎。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民国5年(1916)温州设立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20世纪60年代,瓯绣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在华侨聚集地、东南亚诸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
新中国成立至今,瓯绣曾有多幅作品引起极大轰动。1979年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丝绸服装绣品展销会上展出的《红楼十二金钗》,引得港人争睹。在这幅长2米、宽1米的巨幅作品中,四季花卉同时开放,“十二金钗”集于一图,画面上十六个人物的脸型、发髻、首饰、神态各不雷同。绣面绚丽多彩、光彩夺目。1998年一幅长3.5米、宽1.4米的巨型瓯绣精品《鹤鹿同春》,再次轰动海内外。这幅作品汇集了瓯绣所有的传统技法,采用了100多种绣线颜色,是历史上第一件汇集人物、花鸟、山水、走兽为一体的瓯绣作品。
这些瓯绣精品无不取材于古而适之于今,集传统技法之大成而加以创新,充分显示了瓯绣的包容性、创新性,说明瓯绣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工艺品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