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的坎坷命运与宋朝的盛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货币的魔力极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达,货币的滥发则加速了政治溃败的过程。从交子到会子,结果都是因为财政危机而遭遇贬值的命运。作为抵押物的宋代财源不断因战争备受侵蚀,无可奈何滑入滥发贬值之路。缺乏约束的权力,最终毁灭了货币的信用。

 

  提起中国货币史,大众印象中多半是银本位,所以在穿越剧中无论回到战国还是唐宋,都是拿出白花花的银子。其实,白银在中国作为货币的历史并不久,主流看法是从明代开始,日本有学者认为从唐开始。我在《白银帝国》中认为,宋代白银已具有不少货币功能。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权力选择的结果。从宋到元再到明朝,这几朝帝王最大希望都是发行纸币,白银在明朝一直被禁止。纸币与白银的纠缠,以白银的胜利告终,这是市场的选择。而纸币的坎坷命运,则揭示了缺乏约束的权力,最终毁灭了货币的信用。

 

  回顾纸币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惊叹国人的智慧,这一历史早于西方大概五百年。按照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学者马德斌的说法,中国人对于货币属性理解早于西方数百年,也因此不仅发明了纸币,也发明了超级通胀。

 

  关于纸币的诞生,对比中西历史,很有趣的一点在于恰恰是金属货币物理属性的“落后”,如何推动金融层面的创新。北宋时期出现纸币,是因为铁钱携带不便,在 16 世纪的瑞典诞生了欧洲最早的纸币试验,原因之一是瑞典是当时欧洲最大铜矿拥有者,所以该国货币主要是铜,而铜的价值在当时是银的 1%.

 

  回顾历史,最值得惊异的是宋代的纸币制度能维持多年。探究原因,其中没有超越经济规律的奇迹,其实源自最初发行的克制,早期会子等纸币不仅分界发行,有准备,也有回收,其中也可看出宋代官员对于经济的高于时代同期的管理才干。当时还有“母子相权”等货币理论作为指导。

 

  不过,随着战争的到来,会子最终仍旧毁灭于滥发。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同年南宋主战派暂时获得上风,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即所谓“开禧北伐”。在孝宗隆兴年间的会子不过400万贯左右,随着财政吃紧,尤其1206年后,会子发行量急剧增加,而且多界会子混用。在战争之前的开禧元年(1205年),第十三界会子是5 548万,期限为9年;开战后嘉定二年(1209年),第十四界会子则发行了 11 263万,期限变为22年。如此,宋孝宗时代会子受到信任的黄金景象一去不复返矣。

 

  纸币成为拯救国家命运的最后稻草,也是帝王将相醉心的理财之术大行其道。“庙堂之上,缙绅之间,不闻他策,惟添一撩纸局以为生财之地;穷日之力,赠印楮币,以为理财之术。楮日益多,价日益减”。所谓楮币,也就是纸币,因为当时多用楮树作为纸币契约用纸,而纸币发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实物作为准备金,最终只是纸上富贵。会子加倍增发,意味着贬值加速。根据学者漆侠的整理,以米价为代表,南宋的物价一直在步步增高。宋高宗年间(1141年)米价曾经一度是100文一斗,其间从300文、500文涨价,最后激增到100年后宋理宗年间(1240年)的3 400文。这一趋势随着战争形势不断加剧,在1246年高达65 000万贯,第十八界会子200贯纸面价值为20万文,却还买不到一双草鞋,“以更易关子以来,十八界二百不足以贸一草履,而以供战士一日之需……饥寒窘用,难责死斗”。

 

  随着会子日益贬值,“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再次发挥作用,铜钱逐步退出流通市场,钱会中半制度从收入和支出都难以为继,本来为缓解钱荒而引进的会子却反过来导致钱荒恶化。钱荒日益成为常态,如是更导致经济恶化。南宋后期时人感叹,“钱荒物贵,极于近岁,人情疑惑,市井萧条”。宋代的竞争力并不在军事,支撑宋王朝的命脉一直是经济,经济的最终溃败,决定了其命运的无可挽回。

 

  景定四年(1263年),南宋会子增印15万,到宋末甚至在元军将至的时候,丞相贾似道继续滥发货币,景定四年还曾发行新的货币关子,有取代会子的意思,却导致会子更加贬值,几乎不值一文。之后,元大军南下临安,以1∶50的比率兑换中统钞与会子,会子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会子贬值剧烈,而中统钞还算坚挺,其时南宋还没有正式灭亡,这个价格未尝没有收买人心、稳定民意的意思。

 

  宋代的文明成就与最终没落,按照我依据历史资料的总结,可以说是成也纸币、败也纸币。正是纸币的魔力极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也正是纸币的滥发加速了政治溃败的过程。从交子到会子,结果都是因为财政危机而遭遇贬值的命运。铜钱紧缩带来的钱荒,使得纸币发行数量增加,而纸币的增加与准备不足又导致纸币贬值,其根源其实在于,作为抵押物的宋代财源不断因战争备受侵蚀,无可奈何滑入滥发贬值之路。

 

  不论交子还是会子,最开始时往往是私人发行,不可避免会造成局部的混乱。比如最早私营交子的富商经营不善、遭遇挤兑,于是国家开始介入发行,增强民间对其信任,私人纸币也因此被挤出市场。这意味着最开始国家发行的纸币有着比私人纸币更高的信用度,甚至溢价使用。只是,朝廷一旦过分滥用这样的信用,滥发货币,最终必然遭遇贬值,被市场抛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