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文物汉代墓室石门 藏在家中垫水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世纪70年代初,山东高密某村庄一村民在地里捡得一块石碑,看着还有利用价值,便运回家,垫在了自家院墙外的一条下水沟上,后又被砌补在土墙上。再后来(20世纪80年代初),此石碑被乡镇一文化站长发现,认为是一件文物,用一袋水泥和一百块砖把它从墙上换了下来,移交至文化部门保管。那时经费紧张,据说当时的文化站长为报销这笔钱跑来跑去花了有半年的时间。期间,有人质疑此碑为假,原因是所刻文字里的“高”字为简体字,认为不合体例。后经专家多方考证,为汉代之物无疑,终得以正名。

 

  石碑为青石质,高88厘米,宽34厘米,厚10厘米,圭首(首部呈等腰三角形),无额,文隶书6行,前5行每行9字,末行6字,共计51字,文为:“青州从事,北海高密孙仲隐,故主薄、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长。年卅,以熹平三年七月十二日被病卒。其四年二月廿一日戊午,葬于此。”(图1)根据石碑铭文及形制,此石碑被命名为《孙仲隐墓志》。东汉熹平四年为公元175年。

 

  据该村知情人讲,20世纪70年代初当地生产队因盖场院屋缺少建筑材料,便发动社员就地挖掘古墓一座。该古墓垒砌有画像石门(图2),石门门扉上雕刻有铺首衔环和鱼的图案,门楣高浮雕有羊头图案。门内墓道亦垒砌画像石,图案有车马出行等。据参与挖掘的人反映,当时该纪年石碑,平放在墓穴石门内约一米半许,圭首对外,后置有三匹约半米高的绛色陶马,因惑于迷信,未敢妄动,仅拆除所需诸石,包括该块纪年石碑,随即将原墓回填。选取石料时,盖屋的人嫌此石碑边缘多棱角,使用不便,抛弃之。据说,这里原有大墓十余座,1958年整地时,被平去封土,作为耕地。此地,距高密故城约三里,其西南三里之狼埠岭,为高密国王室家族墓地。

 

  高密故城又名城阴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高密县志》载:“西汉文帝十六年分为胶西国,封胶西王卬都高密。”东汉建武十三年为侯国,即高密国(邓禹为高密王,世袭至东汉末年)。史上高密故城又名龙且城,据《山东考古录》载:“龙且城一名城阴城……此城近破龙且(楚国将领)处,遂以龙且名之耳。”此石碑是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墓志之一,20世纪90年代被山东省文物鉴定专家小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下水沟上的一块垫脚石,再到博物馆中镇馆之宝,此石碑的身世可谓曲折多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