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为解决文物利用不足和利用不当并存的问题,“文物大省”山西省最近允许社会力量认领认养文物建筑。3月21日,山西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这是全国首次省一级政府出台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的方案。

 

  山西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志军说,山西是文物大省,素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美称,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山西的经济实力较为落后,只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保护文物远远不够,因此积极探索社会力量保护文物的新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文明守望工程”,目的是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国际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创设博物馆、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并鼓励文物所有人在不具备保护利用能力的情况下交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

 

  《方案》中介绍了九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推进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方案》提到,申请者需“签订认领认养协议,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经整体维修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可以辟为文化旅游场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化教育场所、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场所,尽可能向社会开放”。据了解,方案公示后,已经有五六十家企业参与进文物保护工作中。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社会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薛国芳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薛国芳:“现在大家都在建民营博物馆,这是一件好事。它和中央的方针是相互关联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这个角度看来,传统文化需要一些载体,这些载体大部分都被复制在这些古代的建筑、文物和遗址中。

 

  我们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有一个新的计划,就是要实现每25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的目标。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一些企业家都热衷于投入这项活动。

 

  但是目前我们在文物保护的进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乱象,例如对文物真伪的鉴定、价值的评估等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但是总体的状况还是很不错的,我们也正在和有关方面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例如通过科学仪器和司法的鉴定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规范,逐步建立起国家的标准。我们最近准备和浙江大学建立一个合作关系,在文物研究、文物鉴定方面设立一些专门的机构,目的就是消除这些乱象。

 

  现在的一些文创产品都是以某些馆藏品或建筑为模板进行复制,它们对文物本身的损害不是太大,但问题是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故宫里的馆藏品是比较系统的,所以文创产品的质量就比较好。我们现在也在引导文创产业尊重历史,做到有根有据,不要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一来,那些古老的文物才能够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