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自然博物馆听“蜂鸟的鼾声”

“蜂鸟的鼾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蜂鸟的鼾声” 

 

        展览时间:2017年3月1日-4月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C展厅项目空间 

  

        策展人:某集体 

  

        声音表演:互联网众筹 

  

        一段在网上疯传的关于蜂鸟打鼾的视频,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从未被观察到的现象——这是一家秘鲁的鸟类学研究机构在研究蜂鸟睡眠模式时获得的意外惊喜。科学家们解释了背后的缘由:蜂鸟平均15分钟要进行一次觅食,这使它无法进行正常休息与睡眠,因此,蜂鸟必须将体能消耗降到最低以保证其正常休息与睡眠。而这鼾声,其实是蜂鸟苏醒时吸入空气发出的声音。

 

标本-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本-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本

  

        在YouTube网站上,这段罕见而有趣的“蜂鸟打鼾”的视频颇受关注,播放量达3,257,932次。基于观察与验证的方法,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让我们能够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然而我们终究无法摆脱“人择原理”-用意识与智慧认识世界的的悲苦命运。它所折射出的事实令人警醒:当我们注视自然时,总是以傲慢的人类视角出发,强行为研究对象加上“客观性”和“他者”的特性。 

  

        从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理论的历史文献中不难发现,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无一不是基于我们人类的假设,我们认为“智人”是地球上唯一有智慧的物种——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父母,但是他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创造工具,随之而来的是,这些行为和活动为地球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当下的时代被成为“人类世”。 

  

        在展厅的一边,环绕着的蜂鸟的打鼾声代表自然界——它们总能让我们感到惊奇,却也同时证明着我们的无知。展厅内另一边,一只“枕头”(状的音箱)循环播放着自然科学知识中关于“人类世理论”的理论,声音如同催眠式的呢喃和自言自语。《蜂鸟的鼾声》将这以上这两个声音在同一时空展现,试图以此诠释人类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悖论。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