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40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嘉祥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嘉祥县 申报日期 2006

 

  简介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它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鲁锦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形成了鲁西南棉锦。

 

  历史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山东省鄄城县便出现了鲁锦,当时的鲁锦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纺织机械的更新和化工染料的应用,鲁锦工艺有了很大提高,到了清代,鄄城鲁锦被当地官吏作为贡品,上献朝廷,这种土生土长的农家织锦,在锦衣玉食的统治者面前,成为珍贵的宝物。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所民间工艺品标本室里,至今还收藏着清末鄄城鲁锦数百个品种。

 

  特色

 

  系鲁西南地区民间的棉织花布(粗布),因织工精细、绚丽多彩极似织锦而于1985年被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它采用传统的纺织工具和天然颜料与娴熟的技艺所组成图样花色品种繁多逾越千种,而布局设计、纹路构图严密,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名扬中外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适销世界许多国家。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它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鲁锦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棉锦。

 

  鲁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的出,织锦中蕴藏着多少繁杂的劳动。

 

  鲁锦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制作工艺

 

  鲁锦的制作非常复杂,先后经过纺线、练染、布浆、挽经、做综、闯杼、掏综、织布等72道工序,形成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织锦。诸如"十二生肖"、"孔雀开屏"、"枣花竹节"、"北京十二节"等。蓝白相间,红绿不等,山水花鸟,罗织其中,堪称中国一绝。

 

  鲁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 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的出,织锦中蕴藏着多少繁杂的劳动。

 

  鲁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技术、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生产出适应现代人生活情趣和审美需要的工艺壁挂、家纺、服装服饰、箱包手袋四大类五十多个品种的产品。

 

  现状

 

  在当今社会崇尚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鲁锦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 造、民族图案三大特点显得尤为珍贵。鲁锦产品集纯天然的织造原料、传统的制做工艺和独特的鲁锦艺术于一身,使您在绿色消费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山东省鄄城鲁锦博物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4年5月,鲁锦在共青团中央、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金博士杯"全国乡村青年工艺美术品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05年1月,鄄城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目前,鲁锦及其制品已成为国际纺织市场的抢手货,畅销欧美及亚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得大量外汇。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