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乡饮小凉席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遗产编号 ⅷ-49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宁阳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宁阳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曾经在宋代即作为朝廷贡品的宁阳县乡饮乡小凉席,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是备受青睐的民间手工艺佳品,宁阳县志中也或多或少留有记载。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项虽以普通的高粱莛子作原料,却蕴含着浓厚文化气息的传统民间技艺正濒临绝迹的境地。
宁阳乡饮乡崇化村是一个毗邻儒家文化发祥地曲阜不到30华里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村庄,有3000多人口。年过七旬的史景英老人从事凉席编织已有50多年,是闻名十里八村的能工巧匠,也是目前村里唯一熟练掌握编织技艺中最精华部分的老人。而乡饮“小凉席”指的就是细编席子,俗话说:“粗席子,细席子,差就差在用篾子”,也就是说,粗席子与细席子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用料不同。粗席子用的是高粱秸作原料,而细席子是用高粱秸顶端细长、光滑、圆润的莛子作原料。高粱秸秆粗而有节,编出的席子虽然显得粗犷大方,但粗糙硌人,一般只作为底席(铺在细席下面),或者作为遮挡墙壁的墙席;用莛子编出来的细席,表面光滑明亮,纹理细密,特别是编的一些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活灵活现,不同风格的文字端庄大方……
小凉席用料精挑细选,品质上乘。高粱秸收割后,必须等到自然晾透,才可剥皮扦莛,并从中筛选出色泽纯正,粗细均匀,无虫咬、无霉变的红、白、黄三色莛子。有时一大捆材料中只能挑选出十几根好料。这是确保编织出自然色感强、光滑平整的小凉席最关键的一步。
小凉席的花色图案最忌讳模仿重复,步人后尘,不然会招致别人的讥笑。因此,虽然家家户户都从事凉席编织,彼此间也相互学习和借鉴,但在图案上都保持着各自的特异性,这也是乡饮村小凉席叫得响的一个原因。其中名气最大的有村南头张家编的红“喜喜”,这是当地青年结婚的必备品;还有村西头周家的“福”、“寿”等字图案;“春枣花”、“灯笼花”、“城墙垛”,以及根据民间传说设计的“银河星会”、“天女散花”等人物、花草图案也深受喜爱。
小凉席编织工艺复杂,作工精细。史景英老人介绍说,一领上好的小凉席,从高粱秸收割开始算起,经过扦莛子、选料子、配颜色、捆坯子、破篾子、轧篾子、浸篾子、刮篾子、编花等工序,直到最后嵌边整形,需要30多道工序。其中仅刀具就有扦刀、破篾刀、刮篾刀、嵌刀、割刀等六七种。巧夺天工的匠人用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篾子,编织出自然色感强,图案精美的各色凉席。
编席的手艺,都是婆婆传媳妇,当娘的教闺女,祖祖辈辈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不知已延续了多少年。“针线活,摊煎饼,花席赢得婆婆疼”,“闺女在家学编席,找个婆婆不吃气”;“媳妇过门学编席,逢年过节穿花衣”等民谣,说明了在过去,编席可以说是广大劳动妇女讨生活的手艺。
据崇化村的村碑记载,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东封泰山,仪式结束后,他便一路南巡。当途经该村时,宋真宗探问村名,随从答道:“沙埠。”因真宗在此之前,曾先后路过了相邻的后沙埠、中沙埠和前沙埠,他认为四个村都称沙埠,似有重复之嫌,便随口说道:“这不是重话吗!”从此,沙埠便改名叫“重话”。又因该村地处儒家文化的核心地带,自古就有崇尚文化、勤勉好学之风,先辈就把“重话”改为“崇化”。宋真宗的车辇行至村中的十字路口时,他凭窗外眺,忽见一农户门前的大槐树下,两名顽皮孩童正在一张凉席上嬉戏玩耍。地面上铺的那张小凉席令他眼前一亮,赞叹不已。只见雪白细密的底子上,用红色篾子在中间编织出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周围均匀地排列着福、禄、寿、禧四个端庄秀丽的大字。宋真宗大喜,遂令随从重金从该村购得小凉席10领,带回宫中。此后,崇化村的小凉席便成为贡品。这使得该村的小凉席编织业迅速发展,技艺也日臻完善,以至于千年不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