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寒亭猪髯加工工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57 所属地区 山东·潍坊·寒亭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寒亭区 申报日期 2006

 

  一、收集拔鬃方法

 

  1.活猪拔鬃方法

 

  活猪身上拔鬃最好在夏季进行,此时正是换毛、脱鬃期。第一次拔毛开始前5分钟,给猪喂一些酒糟类的饲料,以使猪的毛孔得到扩张,然后趁猪吃食或静卧时,用手一边轻摸猪身,另一只手轻拉猪鬃试试是否轻轻一拔就掉,如毛根已松动,说明此时拔取最为适时。当判知毛根松动时,可以用细木梳在猪的鬃甲部由后向前梳。鬃毛就可以梳下,整理好装入预先准备的纸袋中贮存起来。如毛根还没十分松动,可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住三五根鬃毛往上拔,1-3天拔一次,每次不要拔取过多,直至拔完为止。这样只要拔毛及时,一头100kg重的猪可拔取猪鬃1——2kg.活猪拔鬃不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拔鬃刺激,不仅可以增进猪的食欲,而且可加快长膘。

 

  注意事项:

 

  ①猪窝要保持干燥。以防止由于拔鬃而引起的皮肤感染。

 

  ②切勿一次拔的过多,宜采用稀拔、少拔的方式,不要一整片一整片地拔。应逐步拔完,然后等下次长成后再拔。

 

  ③对不易活拔的猪鬃不要硬拔,以防止猪鬃折断或猪鬃连肉带皮一起拔起。

 

  2.猪鬃收集法:

 

  ①双刨法。杀猪后用热水烫麻猪身,先用钉刷刨猪的汗皮,再用铁刨刨下猪毛。

 

  ②分宰法,当前,以黑鬃价格最高,白鬃要稍次一些,花鬃最次,因此,杀猪取鬃时应集中先杀黑猪,然后杀白猪,再杀花猪。杀花猪时,动作要稍慢。尽量使黑、白鬃分开。

 

  ③梳鬃法。春、秋是活猪换毛季节,可用铁梳刮遍猪的全身,每3天一次,这样既可使猪毛脱落和便于收集,又可刺激皮层长出新毛,适用于公、母猪。

 

  二、猪鬃的手工加工法

 

  根据目前猪鬃在农村的生产方式,其加工整理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

 

  1.由原料加工成毛铺或混合猪鬃

 

  按毛色将猪毛分类,并剔出其中腹毛、尾毛、发霉毛发及杂物;然后将选好的猪毛放在45 ℃- 60℃的温水中发酵24小时使猪鬃所带的残肉、油脂彻底软化;之后将发酵湿润的猪鬃从水中捞出,用木板捣松肉皮,使其与粘着的猪鬃完全分离松散,将松散的猪毛用水洗后,再用铁梳将绒毛、皮屑等梳理并洗尽,并用清水清洗数次;将洗净后的猪鬃放在竹筛上,置于炕灶上烘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干后的猪鬃即成“毛铺”,可以出售。

 

  2.毛铺制成半成品

 

  将猪鬃毛铺用绳捆在小木板上,放在锅内蒸0.5-1小时,使鬃条变直并增加光泽,除去腥秽,达到消毒的目的。

 

  3.制成成品

 

  用麻绳束住猪鬃批子,用硫子剔除长鬃分别放置,批子经核剔后按尺码长短分级,然后用搡搓方法使其倒毛挤出,使其头尾理顺,再按各种规格尺码分别以黄麻绳扎其根部捆成结实的原把子。捆好的原把子须细心进行检验,先验看有无脱落的皮屑,并将梢尖剪齐,然后验看有无霉毛、杂毛及油毛等,如有须用镊子拣出,最后将捆好的猪鬃把子根部用木板拍齐,把凸出的梢尖剪去,再用光泽石磨平。检验合格后,即用包装纸分别包装。包装箱应干燥,内衬一层油纸,再铺一层白纸,防止潮湿及雨水侵入,每层撒以粉状樟脑(每箱300-400克),以防生虫。每箱的标准重量有50kg及60kg两种。装箱后再检查一遍,待全部合格后将箱盖钉好,再用铁腰子钉牢,标明猪鬃净重,毛重、毛色、等级、数量、包装日期。即制成猪鬃成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