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碑刻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ⅶ-19 所属地区 江苏·苏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苏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苏州碑刻制作技艺源于中原,历史悠久,以精巧细致、格式独特、内容丰富、独树一帜,市区是其发展的中心区域。据史料记载汉代有《外黄令高君碑》三国《孙王墓隧道碑》,晋代《天台五百尊者图碑》等等,由于这些碑系书家书丹上石刻匠刻之,因为无原迹比对,碑刻好坏全在刻工熟练、细致程度,碑刻技艺尚处在萌芽状态。至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苏州碑刻开始由实用性向艺术性方向转化,其碑刻制作技艺开始成熟。今见於著录的宋代碑刻有570余件,其中《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均是宋代碑刻的杰出代表,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元代、至明清苏州碑刻达到鼎盛,其门类齐全,题材广泛,形成了苏州独有的行业碑刻文化,其代表性的有苏州工商经济碑刻,苏州名贤士像碑刻,苏州书法碑刻,苏州农业碑刻,苏州梨园行业碑刻,苏州医药行业碑刻,苏州政府公文碑刻等等。其碑刻技艺也随之成熟完善,其中书法碑刻制作是苏州碑刻制作技艺最突出的代表,在中国碑帖刻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州碑刻制作技艺有七道工艺流程所组成。一、确定书迹;二、选配石材;三、油纸双勾;四、书丹上石;五、刻石;六、拓碑;七、细心收拾,最后完成。其制作技艺有四大特点:一、石材精致,二、刻刀锋利,三、刻工博学,四、讲究精巧雅致、要求碑刻制作与原作惟妙惟肖。技艺传承主要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由于史科记载缺乏,至今可查实也仅有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时期周梅阁、钱荣初,金雨林, 时忠德一脉单传的碑刻技艺传人了,由于学人甚少,此技艺传承已处于濒危状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