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摸清家底 哪些新宝贝最吸睛
明代镶红宝石金冠
历时3年多的摸底调查,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又发现了2.48万件/套“新宝贝”。这些“金陵藏宝库”中的新发现,既有近年来地下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也有文博系统外的国有收藏单位征集来的藏品,其中不少文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下面,就来晒晒这次文物普查的新发现,看看哪些“新宝贝”最吸睛。
明代“莲花金冠”
获评国家一级文物
藏宝地 江宁区博物馆
作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江苏省试点单位,江宁区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普查工作,共认定文物7810件/套,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在该馆认定的数千件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件明代镶红宝石金冠。
这件金冠出土于江宁区将军山,宽12厘米、高10厘米,重173.1克。金冠由重叠的三层花瓣构成,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冠顶处直立一柄如意形金釵,中间还镶嵌一颗红宝石,造型设计堪称精美绝伦。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明代“莲花金冠”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为南京再添一件国宝级文物,去年底还代表南京参加了《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成为现场吸睛度最高的人气展品之一。
沐斌墓金饰三件套
演绎“大明潮品”
藏宝地 南京市博物馆
2008年,江宁将军山沐斌墓出土的“金饰三件套”曾经惊艳一时。这套金首饰包括两枚镶嵌宝石的金戒指和一件金镯,精湛的工艺和华美的造型,让人们得以一窥明代贵族首饰的时尚与奢华。
两枚金戒指大小相近,分别镶嵌有红蓝宝石。其中一枚在金托内嵌入一颗硕大的蓝宝石,并在周围装饰葵瓣纹,戒面两侧环上錾刻了龙首纹。另一枚戒面呈葫芦形,上下各镶嵌了一枚红宝石,戒面两端各饰有一条龙,形成双龙张口承托戒面的设计,十分精美。
另一件圆形金镯饰有双狮首纹,狮首两口相接,卷发、竖耳、鼻口刻画得精致入微。金镯上还设有插销装置,可以自由开合,人性化设计很方便取带。
江西高岭土
烧出“白玉城砖”
藏宝地 南京市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说到城墙砖,南京人都不会陌生,但这次被认定为文物的一块明城砖,却不是像城墙上绝大多数城砖一样呈青灰色,而是洁白如玉的白色城砖。
这块白色城砖产自明代的“袁州府宜春县”(今江西宜春市),砖体长40厘米、宽11厘米、高20厘米,重15公斤,铭文上以清秀工整的楷书刻有“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赟”“司吏任俊”等造砖信息。
这块城砖之所以呈白色而不是青灰色,是因其使用了当地的高岭土烧造而成,由于数量稀少,这种“玉砖”也被视为明城砖中的极品。经专家查证,这类“玉砖”的铭文中大都有“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赟”的名字。据文献记载,洪武十二年,隋赟因烧制城砖有功,从六品府通判荣升正三品按察使,连升三级,可谓“玉砖”铺就青云路。
7038块“百岁经版”
躲过战争劫难
藏宝地 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收藏的这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共600卷,其经版多达7038块,是此次文物普查认定的单件套文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个。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由宣说诸法皆空的众多般若部类经典汇编而成。这套经版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翻译,同治十三年(1874)由扬州江北刻经处妙空法师主持刊刻,光绪八年(1882年)刻成。
经版原藏于扬州砖桥法藏寺江北刻经处,抗日战争期间,寺庙被日寇烧毁,所幸经版被转移至扬州郊外,直至1953年才被运到金陵刻经处整理保管,至今仍是金陵刻经处所藏经版中部帙最巨的一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