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部门大力加强文物保护 全力推进申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习近平

 

  东南网3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靓/文 包华/图 实习生 庄沁冉)依山面海的地理环境、灿烂多元的八闽文化,造就了我省文物“金色名片”,灿若星辰。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对文物保护极为重视,给福建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省文化部门沿袭传统惜之、爱之,从普查、挖掘,到馆藏、申遗,不断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文化强省,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聚集强大的文化力量。

 

  全力推进申遗工作

 

  2月23日,我省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走出会议室,履新不久的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感到任重道远,同时也难掩激动的心情——“文物工作的春天来了!”

 

  这是我省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文物工作会议,尤权书记、于伟国省长做出批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翔在会上对文物保护利用提出新要求。与文物打了20多年交道后改做宣传工作,新近重返文物队伍的傅柒生,盘算着如何将这张“金色名片”擦得更亮。

 

  全力推进申遗,是当前我省文化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2月1日,“福建鼓浪屿”申遗文本送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中心。时隔一年,“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文本也成功送交。“这是我省两大文化品牌,若申遗成功,代表着国际对于福建文化的认同。”傅柒生说。

 

  除送交申遗文本,遗产地历史环境整治、建立遗产地监测中心、拍制申遗专题片、培训英文讲解员……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同时也汇集起各方力量。

 

  让文物“活”起来

 

  “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为文物拿下一张 保护符 .”这句话,在我省文化系统常有听到。保护文物,先得摸清“家底”,才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被称作“国宝大调查”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四年,终于在去年交上答卷。福建博物院作为先进集体完成18.1万件文物藏品普查,登录藏品数据15.6万条、文物藏品照片138万张。

 

  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透露,今年“5·18”世界博物馆日,公众可在“八闽萃止——福建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看到这些考古成果。

 

  “让文物 活 起来,才能让更多人懂得它的价值!”吴志跃说,如何点燃文物利用的创意,讲好文物故事,也是省博工作的重点之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