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次发掘有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意义重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15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西藏文研所)在西藏发掘尼阿木底遗址的过程中,出土文化遗物4000余件,该遗址地处海拔4600米的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腹地首次发现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

 

  据悉,尼阿木底遗址位于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藏北高原湖泊区,是一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规模宏大、石制品分布密集、地层堆积连续,分布面积广、文化遗物丰富。遗址东西至少0.5公里、南北分布至少2公里,地表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分布。2016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藏文研所联合对其开展考古发掘。

 

  西藏文研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野外工作发掘的文物包括石片、石叶、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尼阿木底文化面貌独具特色,石叶技术为主要文化特征。这种石叶加工技术在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于探讨人群和文化的迁徙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光释光年代数据测定的初步结果,尼阿木底遗址年代距今至少三万年,是人类演化与旧石器文化研究的重要时期。尼阿木底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发现,既代表了该时期藏北高原可能处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也反映了更新世(即地质年代名称)晚期古人类对高原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该工作人员表示,从考古学的研究角度看,尼阿木底遗址的发掘既填补了西藏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空白,又能探索人类开发极端环境的过程,窥见其适应、生存能力。

 

  截至目前,西藏公布的打制石器地点大约95处,其中被学术界倾向于认可属旧石器时代的地点有8处,但即使这些地点的石器标本也全部采自地表,缺乏可靠的地层依据,年代也难以确定。

 

  据统计,西藏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2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共采集文物数据114167件、已登录103405件。(记者 赵玉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