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试行夜间开馆 古印度佛像首见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配图

  上周六,本来下午5点就闭馆的四川博物院晚间仍灯火通明,500多名观众听川博首席专家解读“扬州八怪”的故事,并在文物库房中首次窥探到国宝级别的斯瓦特佛像以及齐白石书画。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了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跨越。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资源,四川博物院试行每周六延时开馆至晚上8点。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表示,今后如遇重大展览,开馆时间会更加灵活。

  四川博物院目前有馆藏文物32万余件,博物院延时开放,市民有更多机会看到保存在库房中的文物。在上周六的开放日活动中,数尊佛像以及齐白石画作呈现在观众面前。一尊十几厘米高的铜像,看上去极不起眼,但川博文物专家甘晓透露,这尊铜像以前被定为三级文物,深藏库房,在去年文物普查中,专家发现这尊佛像的风格很像古印度斯瓦特河谷佛像,并且四面都有酷似梵文的文字。经鉴定,这的确是一尊斯瓦特佛像,除新发现的这一尊外,目前全世界仅有60多尊,是国宝级稀世珍宝,这一次是首次向公众展出。

  在平时不轻易对外开放的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实验室里,观众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文物修复的过程。纸质文物修复室主任于甜屏息凝神,用毛笔细细填补明拓泰山金刚经上刚修补好的虫蛀白痕,而毛笔上蘸的颜料并不是墨汁,而是草木灰,古代墨很贵,这些珍贵的拓片都是用草木灰拓制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