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古民居产权流转起来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古民居变身而来的特色民宿万巢酒店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歙县分中心完成两宗古民居产权流转,此次交易首次采用了电子竞价方式,交易额逾700万元,增值率近360%,成为该市探索古民居保护利用新模式的典型案例。

 

  黄山市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现有6000多幢徽派古民居散布境内各处,是活态传承徽文化的载体和发展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近年来,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同时探索利用社会力量保护利用古民居的新模式,建立了以《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对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相关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还针对古民居产权流转等重点课题,专门出台《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古民居转让范围和古民居房屋产权转让、转移登记程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2014年,黄山市实施古民居产权流转探索,选择黟县作为试点县,首批遴选了26户32幢古民居开展产权流转试点工作,最终完成审核报件9户13幢。去年以来,黄山市古民居产权流转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稳妥推开。在此之前,受到集体土地交易限制和文物法规政策限制等原因,古民居的使用权存在私下交易,这令市场开发和管理都较难。

 

  “现在认购流转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而且在认购流转古民居以后,业主要制定实施保护和利用的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我们对于流转出去的古民居的利用和业态打造也会有相关的规定。这让政府能够了解每一栋古民居的流动方向和利用现状,增加政府的可控度,有利于加强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黟县遗产办负责人汪朝晖说。

 

  “产权问题一直是制约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瓶颈。搭建统一的交易平台,规范了古民居产权交易行为,也实现了古民居保值增值。”黄山市公共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该局以省级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将古民居产权流转纳入进场交易项目,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及公开交易等服务。同时,规范交易流程,实现项目交易全程在线、资源信息全程共享、交易操作全程留痕、审批权限全程制约,确保古民居产权交易公开、公正、公平。目前,该市建立了古民居项目信息库,已梳理发布34幢古民居有转让意向的信息。

 

  黄山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的新模式,打造了文化旅游等各类业态近千处。例如:来自北京的张崇军认保了宏村镇茶行弄的一处晚清古民居,投入120万元对古民居进行修缮,使原来破败不堪的老宅成为一处体验徽文化的好去处;沈凯翔通过古民居流转认购了位于黟县塔川的一处古民居,投入700余万元,请当地懂徽建筑的老工匠采用下架重建的方式,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包括屋顶翻漏、电路改造、地板修复、恢复园林等,恢复了古建筑原貌,使原来破损严重、到处漏雨的老房子变身为拥有18间文化主题客房、2个酒吧的特色民宿万巢酒店,徽味道十足,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