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出土的印度教石刻与南印度寺庙石刻相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宏伟壮观的南印度寺庙(海交馆 供图)

  3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举行《精“庙”绝伦——印度与斯里兰卡印度教寺庙考察专题汇报》,主讲人王丽明代表她所在的“泉州元代印度教寺的复原研究”课题调研组作专题汇报。汇报中指出,泉州出土的印度教石刻风格与南印度寺庙石刻非常相似,又糅合了一些本土文化特色;汇报中还对泉州出土的“莲花上的女神”、“金翅鸟”石刻进行了解读和研判;同时,对调研组探访过的南印度各大寺庙的宗教建筑文化内涵作了简要介绍。

  汇报中介绍,在帕尔瓦蒂庙(湿婆之妻)中的十六角柱、柱头石及柱厅的台阶及其他一些建筑构件,与泉州出土的印度教石刻风格都非常类似。另外,在宏伟壮观的舞王庙圣室内,供奉着的“舞王”石刻体姿与泉州出土的一样,该庙中的“大象与林加”、“牛与林加”等石刻也和泉州出土的几乎一样。

泉州出土的“莲花上的女神”石刻(海交馆 供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泉州出土的“莲花上的女神”石刻(海交馆 供图)

  国际化视野的“走出去”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有助于泉州“国际‘海丝’文化交流先行区”建设。2016年12月初,由“海交馆”馆长丁毓玲带队的“泉州元代印度教寺的复原研究”课题小组一行远赴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与斯里兰卡,对南印度教17座寺庙及遗存进行为期约一周的实地探访。据介绍,“泉州元代印度教寺的复原研究”课题系泉州市委组织部对外人才交流培养计划的项目之一,通过对南印度的中世纪印度教寺庙及遗存作实地探访研究,以便与泉州遗存进行比对,并与印度的相关学者取得联系和交流,为泉州元代印度教寺的复原寻找第一手资料。

不是“金翅鸟”,具有辟邪作用;也许是恶魔,也许是狮子。(海交馆 供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是“金翅鸟”,具有辟邪作用;也许是恶魔,也许是狮子。(海交馆 供图)

  宋元时期,许多印度人来到泉州,或从商、或传教、或游历,并带来了古印度文明最重要的篇章——印度教,留下了丰富的印度文化遗存。20世纪30年代以来,泉州不断出土大量精美的印度教石刻,这些石刻是我国目前在本土惟一发现的印度教寺石构件。这些石刻以印度教主神和有关神话、传说为题材,主要以毗湿奴(印度教的保护神)和湿婆(印度教的破坏之神)为刻划对象;同时,糅合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体现了一种表现外来宗教文化的独特风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