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冕行书对联
唐仲冕(1753—1827),字云枳,号陶山居士,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后客居山东肥城。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嘉庆七年(1802)任海州(今连云港市)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尤喜修治古迹。唐仲冕在海州四年,是深受民间爱戴的一位清官。他上任伊始,即用计谋捣毁盐枭巢穴,使沿海民众得以安居。同年,唐仲冕首捐养廉金,发动海州、赣榆、沭阳士民捐助,建筑石室书院,招一州二邑诸生肄业。率海州士民开挖甲子河,解决了水患和航运,民众称便。嘉庆九年(1804),主持编纂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明清时期的海州,隶属于淮安,是淮安府的下属州县,故和淮安关系密切。今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副行书对联(见图),就是他在海州时的作品,从中可欣赏其书法艺术。
此副行书对联,纵132厘米,横29厘米,洒金蜡笺。此联对仗工整,取自勉县武侯祠墓,是古代知名楹联之一。其文曰:“众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声中鹤一鸣。”从书法上讲,此联字形丰腴,墨色浓重,用笔爽劲洞达,笔势雄浑,体现了唐氏的书法风格。据载,唐仲冕书法初从二王入手,后又习董其昌、赵松雪,参以颜真卿、苏东坡,形成了凝重流畅酣畅淋漓的风格。
这副对联,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每字、每笔之间都有顾盼,显得端庄、整肃。如首联中“花”、“盛”、“松”等字,笔画虽不相连,但有连的意向,气势贯通,一脉相承。实笔之中,常常有留,如“千”、“一”、“鸣”等字的横画突出,富有波动。而连续之中又有一种停顿的倾向和有阶段的趋势,老健苍拙,活跃而不板滞。同时,笔画的粗细变化较大,如“众”、“花”、“处”、“尺”等字的收笔粗重,而与之相对应的较细的笔画也不软弱,体现了动与静,严肃与活泼的统一。是唐仲冕书法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联上落款曰:“陶山唐仲冕”,下钤“唐仲冕”白文印、“六农啬夫”朱文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