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黄石)高峰论坛综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15 日-16 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湖北省文物局、黄石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国文信文物保护有限公司、文信时空文物保护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黄石市文物局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黄石)高峰论坛”在湖北省黄石市举办,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文物部门、文博单位负责同志,相关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国内从事文物保护工程的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约150 余人出席会议。高峰论坛上,大家围绕“面向未来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和思考”“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等主题,就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展开了充分讨论,从政策、制度层面提出了建议,并通过了行业共识性文件——《黄石共识》。

  一、工业遗产是我国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分支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见证了人类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的工业进步、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作为文物保护的问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王立平认为,工业遗产是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但工业遗产被纳入我国的文物保护体系却是近几年的事情,“直到2013 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正式将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关于工业遗产的辨认。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周伟认为: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

  关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戴俭教授认为,工业遗产包括历史史料价值(人类工业文明的标志,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参与的载体),技术价值(本身工程技术的独特性,所从事的产业生产的开创性与工艺的先进性,认识生产与工程技术原理的教材),社会人文价值(社会企业变革与发展的记录,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载体,工人阶级的精神记忆和情感归属),美学价值(独特的建筑形象和材料质感、工业遗产区域独特的外部空间风貌、建筑名家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区位价值(城市扩张与新的规划所带来的区位经济价值,便捷的交通与联系带来的多种再利用可能),空间使用价值(建筑单体的再利用价值,工业遗产整体区域的再利用) 等6 个方面。

  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要“活”起来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众多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紧迫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从开展调查、研究和评估、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到制定保护规划和专项法规,再到建立保护片区、实施保护和展示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近现代工业文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逐步凸显。但如何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发挥促进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魅力等方面的作用,还需加强。与会专家围绕“面向未来的工业遗产”等话题作了探讨。

  周伟认为,要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这项系统工程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中来,提高市民对故土乡愁的认同感,增强城市文化的传承力。结合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他阐释了按照工业遗产价值、类别等分别制定针对性地保护、功能更新、改造等新思路。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亦农认为,工业旧址多数处于市区优良地段,可支持多向发展;改造利用旧的建筑遗址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且旧工业建筑坚固的结构和相对开敞的空间,利于进行多种灵活的运用。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滋认为,工业遗产在卸下其工业生产功能之后,必须找到新的功能和定位,形成文化资源的亮点和创新的旅游产品,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对工业遗产活化须建立在对现状科学的评估上,只有严谨、全面的价值评估才能正确地指导后续的改造利用。

  三、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必须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面临着价值载体难以确认、保护措施针对性不强、大型工业遗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工业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具有特殊要求,而理论研究、管理体系建设等还相对滞缓。与会专家积极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方式和方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晶认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有三种困境:强调物质载体,忽视文化内涵;强调空间利用,忽视保护管理;强调个体发展,忽视环境整合。她提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总目标是,使工业遗产保护成为“人类文化”和“生态准则”进行有机结合的一项文化政策和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展示:一是以工业文化价值阐释为导向的物质载体保护展示,二是以工业文化氛围体验为目的的公众活动宣传展示,三是以产业功能持续利用为补充的建筑空间展示利用。

  工业遗产不同于传统的建筑遗产,原有的文物保护理念、技术和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工业遗产。王立平认为:有必要系统梳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总结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可借鉴经验,形成共识,填补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空白。

  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吴婧姝认为:必须做好安全检测,进行“健康诊断”,给工业遗产保护修复技术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于大型工业遗产特别是大体量室外设备的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郭宏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二号回转窑部分区域以及室内一台球磨机为例,阐述了如何研究腐蚀机理、筛选防腐材料、确定防腐缓蚀方法,探讨了大型铁基体机械设备类工业遗产的综合保护方法。

  李亦农认为,对工业遗产的改造要注意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体现,保留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特点,保留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色。工业遗产再生的推动与实践,对建筑本身来说不仅是建筑的再生,更是对历史信息的重新审视以及地域性文化的再现。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魏文荣认为,必须遵守最少干预、整体保护、可持续性、和谐发展的原则,确保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建议组织开展“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的BIM 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工作。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小棣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关注工业遗产的事件性,如近代的实业兴国、大跃进时期的三线建设等,关注有关历史事件和背景;二是关注工业遗产的功能属性,如工序、流程、创新技术等核心价值的内容;三是保护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关注厂房、设备、运输系统和工人的相关配套设施,展现完整的工业体系;四是让一般性工业遗产从“隔离区”走向社区。

  四、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工作实践可供借鉴

  黄石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三千年的矿冶工业文化积淀,使黄石保留了147 处矿冶工业遗产。2012 年11 月,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和华新水泥厂旧址组成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申遗预备名单,也是唯一的一处。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指出,黄石地区矿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在世界矿冶技术发展史和中国文明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黄石工业遗产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并且集中保存在一个城市,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很少见。

  历年来,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并成立了以副省长为组长的“湖北省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领导小组”。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并在全国率先启动、最先完成工业遗产立法,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展示项目成为国家重大遗产保护专项并得到强力推进,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考古发掘也卓有成效。黄石市人民政府市长董卫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合理适度利用好工业遗产,大力发展“工业遗产+”产业,统筹推进工业遗产保护、老城区改造、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工业旅游等工作,将黄石厚重的工业文明打造成为城市名片,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工业城市。

  论坛的最后通过了工业遗产保护的行业共识性文件《黄石共识》,标志着在政府主导下,积极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工业文明、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开启了新的里程,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文稿整理:北京国文信文物保护有限公司:滕磊黎冬青张磊;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陈飞李长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