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陷文保“暗战” 文物遗存每一点丢失都是永失
2016-12-25 16:23:08 来源:澎湃新闻网 已浏览次

围绕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洛大云寺的文保“暗战”,今日因媒体调查报道而浮出水面。
数年以来,这座保存极为完整的、以《大云经》冠名的寺庙被卷入商洛市西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寺院内的2亩多土地一度被开发商隔离,并被挖出3米深的基坑。经过省市两级文保部门与开发商及商洛市相关部门的多年“角力”,大云寺的保护问题现在进入了僵持待解的状态。
商洛市的旧城区改造或有整体性的考虑,但这不能使大云寺周边的开发行为免于几个问题的拷问。事实层面问题是,施工是否符合《文物保护法》,是否得到文物部门审批?价值层面的问题是,古建筑是否应该为商业开发削足适履,文物保护在地方决策的价值排序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尚无人给出回答,眼前的情况是,大云寺一棵古桑树被移植、一座木牌楼被迁移、四间明代厢房被拆除,“天王殿地基下沉,部分墙体及大殿立柱开裂。”
此外,围绕大云寺现有布局的改变,陕西省文物局多次发文制止未果,呈现出了地方文保单位事实上的话语权;面对上述种种开发带来的损伤,商洛市博物馆只能借助于“公开信”和媒体报道的方式表达诉求,文保要求在地方决策中能伸张的空间也可见一斑。
如果这就是“答案”,这个答案太令人痛心。
无论是文物受到的损伤,还是文物部门被边缘化的状态,都像一种提醒,今天对于历史遗存和历史文物保护,必须要有点“轴”的态度,有一种一砖丢不起、一瓦伤不得的较真,并以对每一个个案的严肃查处、对文保工作绩效的严格考察来体现出这种较真。“一砖一瓦不能破”的建议似乎迂阔且粗暴,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但说实话,恰恰是因为过于迁就所谓的“复杂局面”,才造成了多年来文物保护缕缕服从商业逻辑、服从地产开发、服从资本运作、服从政绩要求的局面,才导致了传承被牟利打断、远见被短见取代的荒唐现实,才引发了包括大云寺在内的各种漫长的文保角力。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其前后排序和逻辑关系要表达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只是落地执行还有赖于官方和民间新的评价系统的建立。对于前者而言,应该借鉴环保进入干部考核规章的经验,保证文保工作绩效考察的权重和严格性;后者则意味着,要赋予基层文保工作者、文物专家等泛文化群体更多的话语权,形成对文物工作问计纠偏的习惯。对于文物遗存,每一点丢失都是永失、每一处损伤都将留下一个历史暗角、每一个参与保护决策的人都是把自己写在了历史里——这个事实,既要成为范导,也得进入规则。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