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传统酿坊主的两个老台门亟待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

  “这个老台门主人,原是沈永和酿坊坊主,早在清朝时,酿造的善酿酒,代表绍兴酒参加过‘南洋劝业会’,获得过清政府颁发的特等金牌,为绍兴酒夺得了第一个金奖。现在这个台门厢房都快要倒了,里面楼房的屋椽、柱支大都霉烂,破败不堪,并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加以保护。”这是市民记者近日在越城区西小河历史街区,采访“沈永和”“沈通美”绍兴酿坊坊主居住的老台门时,住在老台门里居民们的呼吁。

  “沈永和”

  绍兴酿坊的见证

  绍兴有谚语云:“绍兴城里五万人,台门足有三千零。”足见绍兴旧时台门众多。

  而深藏在古越水乡的小巷深处,那一座座幽静院落,白墙黑瓦,飞檐翘角,或临繁华而居朴实,或傍清河而沐古风,叫人看一眼就心醉神迷的台门。推门而进,天井里,飘散着古老传说;花园里,散落着遗闻轶事;长长的弄堂和石萧墙,更是流淌着古风遗韵。

  市民记者在新河弄89号看到的“沈永和”老台门,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第一进为门斗,大门为黑漆木门,门额上书有“沈永和台门”五个篆体鎏金大字;过天井,有一门通向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为二层楼屋,底楼与二楼之间的屋檐向外披出,形成廊檐。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房,整个台门格局基本完整。

  “沈永和”何许人也?“沈永和”不是人名,而是店名。创始人是沈良衡,江苏吴兴人。明崇祯十七年,他只身来到绍兴,因身无分文,只得在城内一些酿造作坊做帮工。年复一年,手中攒起了几个辛苦钱,便在他人作坊搭做几缸酒、酱,自己挑担叫卖。因他为人诚实、勤劳,所做的酒、酱质量好,又童叟无欺,因而在越地古郡一带颇有名气。

  清康熙三年(1664),沈良衡终于用自己的积蓄,在绍兴新河弄妙明寺3号创办了既酿酒、又造酱的小酿坊。为使自己几个儿子能同心协力,继承父业,祈望家业不断扩大,兴隆发达,将自己用毕生的心血营建的酒坊命名为“永和”,意在“永世铭记,和气生财”。

  到了光绪廿八年,沈永和酒坊第六代传人沈墨臣接掌时,达到鼎盛,当时年产量已达400多缸,约100吨左右。沈墨臣继承酒坊后,将“沈永和酿坊”改名为“沈永和墨记酒坊”,继续改进其父独创的善酿酒配方工艺,并在绍兴城内闹市区日晖弄口和县西桥边开设了“沈永和墨记北号”和“沈永和墨记南号”两家酒店。并在外埠杭州、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置销售网络;当时,贴着“沈永和墨记卫生善酿酒”标签的小包装产品,远销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由于沈永和酒声誉较高,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沈永和墨记酒坊酿造的善酿酒,代表绍兴酒参加‘南洋劝业会’,一举获得了清政府颁发的特等金牌,为绍兴酒争得了第一个金奖。这家至今已有35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金字招牌’,其坊主的老台门见证了绍兴酒的昨日,这无疑是应该值得保护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绍兴酒文化》一书主编钱茂竹说。

  “沈通美”

  绍兴酱园的代表

  笔者看到的另一个老台门,是船舫弄25号的“沈家台门”,亦是绍兴老字号“酱园”——沈通美酱园坊主的台门,与“沈永和”相比,沈通美台门保护得要相对好些,因其台门前临西小河,早几年西小河整治,台门经过了修缮。

  据了解,“通美酱园”原先由绍兴孙端后桑沈醒斋与曹娥陶氏于1736年在绍兴城内韩衙前开张。起初只经营酱油,后扩展生产腐乳、酱菜和酿酒;至沈氏十三世祖沈桂林接管时,陶氏撤股,酱园由沈氏单独经营,改名“沈通美酱园”,并设有商标,名为“通美”。

  传至沈梦龄时,即民国初期,是通美酱园的鼎盛期,当时除了有绍兴城内长桥韩衙前的总园外,在平水、漓渚、马山、皋埠、富盛等地还设有分园,员工最多时达300多人。此外,还开设了分号,长桥河沿为“通美新号”,韩衙前为“老通美”,皋埠为“通美”。

  “1956年公私合营后,沈通美酱园同其它诸多老字号酱园一起被并入绍兴市酿造厂,上个世纪末,因经营不善倒闭,从此辉煌一时的‘沈通美酱园’成为历史,至今亦有270年悠久历史。”原绍兴酿造厂品评师、老酱人沈子林说。

  “这两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台门,其坊主都为绍兴的传统产业作出过贡献,都是百年老字号,金字招牌,理应被列入绍兴市文物保护对象。”住在西小河弄一带,年已七旬的金先生也向市民记者呼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