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考古首次发现战国成人瓮棺葬 规模国内最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时期的成人瓮棺墓 供图/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共有13个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开展,发掘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多。其中,在城市副中心考古中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葬,这是北京首次发现成人瓮棺,其规模也是国内目前已发掘的翁棺葬中最大的。

 

  今年是北京文物考古丰收年:7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是去年的两倍,通州副中心考古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由此证明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通州就有大量人口,将通州的繁盛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据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通州西汉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瓦件以及兽骨。据介绍,路县故城在北京作为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经济、军事意义。

 

  “对于一座城池的研究,一般需要5到10年。”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介绍,目前的考古工作只解决了通州有没有汉代城池以及城池具体位置等问题,但城里的具体情况等还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明年考古人员将对路县故城进行主动性发掘考古,以此来解答护城河边界的具体位置等疑问。据悉,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将会根据考古进度及发现进行调整。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勘探,主要集中在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在通州胡各庄墓地,考古人员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其中23具翁棺为成人翁棺,这在北京属首次发现。据白岩介绍,此前北京也曾出土过一些翁棺,但都是儿童墓葬。“这种长达2米的成人翁棺在北京还是第一次发现。”白岩表示,此前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也发现过成人翁棺,但都是零星几具,像北京这次一下子发现23具成人瓮棺葬,非常少见。据白岩介绍,儿童翁棺大多是把生活中使用的陶翁、陶盆拿来两个对扣后,充当棺材。而此次出土的成人翁棺,显然是专门定制的。首先,其个头较大,对扣在一起足有两米长,显然不是生活用具。其次,两个翁对上后还会形成“子母扣”,不易打开滑落。

 

  据悉,在大部分翁棺内都找到了骸骨,经过进一步研究后有望确定瓮棺中的尸骨身份。刘岩表示,翁棺葬是东北亚汉文化圈的一种特殊墓葬文化现象,此次大规模发现对京津冀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文化传播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发现的数十座窑址只找到了烧制墓砖的痕迹。下一步我们希望能找到烧制这些翁棺的痕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