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故居遗址将建楼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听说位于柳云社区的张养浩故居遗址将建楼盘?近日,济南市政协常委孙建军,济南市政协委员、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济南市政协委员王海峰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来到张养浩故居遗址调研。“规划是北湖项目回迁安置用地,将建设住宅用房。但征地大约是在后年,我们也希望旧村改造中能给历史文化传承留一片地。”柳云社区居委会党委副书记张宗旺说。文/记者杨芳图/记者陈建伟

 

  文忠园和张养浩故居遗址一路之隔 这里已成市民休闲健身之所

 

  12月9日,记者和三位委员孙建军、李铭、王海峰,在柳云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张养浩故居云庄遗址和其墓地文忠园。这两个地方仅一路之隔,均位于省城天桥区柳云社区居委会辖区。

 

  当天天气不错,文忠园里,不少附近居民在其中活动。还有居民围成一个圈,在踢毽子。张养浩故居遗址,有散步的居民,也有居民在打扑克,一座张养浩的塑像给这个地方打上了“标签”。“这两个地方,现在都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柳云社区居委会党委副书记张宗旺介绍道。“这就是张养浩的故居云庄以及其过后的祠堂遗址所在地,这两个池塘为云庄的云锦池遗存。”张宗旺说自己是张养浩第23代孙,他给记者详细描述了历史上云庄的整体风貌。

 

  王海峰告诉记者,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出生于济南、葬于济南,他的散曲作品中描写济南的作品数量最多,其中有大量关于济南地方文化历史名胜的文稿、序言、墓志、碑文等。“谈到唐诗宋词元曲,就不能不说说张养浩,他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

 

  遗址的确被规划成回迁安置用地 征地大约后年进行

 

  张宗旺告诉三位委员,随着北湖片区拆迁的一步步推进,张养浩故居遗址的确被规划成为“北湖项目回迁安置用地”,将建设住宅用房。“北湖片区是济南泉城特色风貌带与滨河新区的交汇点,其生态意义和文化传承意义重大。”张宗旺表示,柳云社区有800多名居民为张养浩后人,在拆迁的过程中不曾将这片地作为私产要求个人利益,希望北湖片区在开发建设中,能够结合张养浩墓地以及故居的现有资源,将该地块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公园”。但规划打破了他们的愿望。“征地工作将在后年进行,我们目前就是希望该地块儿得到妥善的保护性重建。建议将该地块与东邻的张养浩墓整合,营造成为纪念张养浩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如果真的建设了高密度住宅,这将是济南市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失。”张宗旺说。

 

  委员建议:不仅要保护遗址 还要扩大保护范围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我认为不仅要保护遗址,还要扩大保护范围,提升保护档次。”济南市政协委员、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告诉记者,在名人故居保护上,我们需要学习一下两个“样板”:一个是张学良故居,一个是萧红故居。

 

  据他介绍,最近几年,张学良故居的面积和规模较最初扩大了一倍,且规划保护面积还在逐年增加,沈阳市将原张学良拥有的银行等资产建筑都划归到张学良故居的整体保护规划范畴之内,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张学良故居文化圈”,从而十分有力的带动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哈尔滨市为纪念这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巨匠、新青年妇女,当地政府积极挖掘萧红事迹,将原本只有五间北屋的萧红故居建设成占地3500平方米的故居,在故居旁建2000多平方米的萧红纪念馆,有力带动了当地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济南市政协常委孙建军实地考察后表示,他感觉济南市对土生土长的文化名人还是重视不够。鉴于张养浩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廉政等诸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不仅要保护,扩大保护范围,还应该建一个张养浩纪念馆。如果真能实现,不仅能提升济南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力,更为以后缅怀、纪念前辈,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供平台。”

 

  孙建军表示,通过云庄遗址的发掘以及保护性重建可以提升张养浩墓地公园的文化价值,带动周边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济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湖地区的发展也需要历史文化的注入,张养浩故居与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整合,将成为未来北湖片区,乃至济南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张养浩是唯一的,居民安置房可以有很多选择,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相关部门应实地走走,听听当地百姓的意见和呼声,为历史文化名城留一点东西。”济南市政协委员王海峰说,张养浩晚年在济南留下大量文化作品,多是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文章,不保护会留下历史遗憾。“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应该多一些文化情怀,不要等着破坏了,再说后悔和遗憾的话将为之已晚。”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