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法贵天真,大美至朴”秋季艺术品拍卖

      赏玉论道听香品茗

  ——2016“法贵天真,大美至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12月10日—17日

  拍卖时间:12月18日下午2:00

  拍卖地点:北京市北三环中路3号神玉艺术馆6层神玉厅


  摘要:

  “法贵天真,大美至朴”北京美三山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三山)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已于12月10日在北京神玉艺术馆开始预展,12月18日下午2:00将举槌拍卖。此次拍卖将推出16件明清皇家玉器藏品,本批拍品主题鲜明,工艺精湛,均是皇家规制与规格,也是首次在业界亮相。亚洲首席玉雕大师李博生先生对其中的重点拍品进行了精彩点评,无论是从艺术性、稀缺性,还是独有性几个方面看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据美三山透露,他们邀请了各界藏家、学者及媒体在预展期间对藏品进行评估品鉴,同时预计参与竞拍的场面也会很热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场景化、体验化于一体的新型展陈

  本次拍卖会预展布展方面,美三山精心将拍品完美融入到茶玉禅香的文化场景中,突出浓厚的“天地人和谐、仁义礼智信”的优雅氛围,以文化展陈为根本,文化体验为重心,让参观者感受玉的礼乐文化的同时体验高雅多元的生活方式,这不是简单的拍卖活动而是一场文化体验盛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别具一格的高雅展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神玉天使”讲解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集拍品鉴赏、场景还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展陈

  雅集品鉴专场会

  美三山将于12月15日10:00-14:00在“法贵天真,大美至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现场举办雅集品鉴专场会。届时将邀请资深专家对展出的皇家玉雕重器和精美书画进行深入独到的讲解,通过赏美玉、品书画、享茶道的多元方式将文化品鉴推向更高的层次。目前已有众多资深专家、收藏爱好者报名,届时活动火爆可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拍品名录


  本次拍卖会中的“白玉灵芝形三祝如意”寓意美好,皇家规制,不但有羊脂级的玉质和精美的雕工,最难得的是82厘米的长度,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的白玉如意,价值不可估量。清代宫廷陈设重器“青玉鸡鸣富贵摆件”将在鸡年到来之际拔得秋拍市场的头筹。集乾隆时期顶级工艺于一身的神工之作“白玉镶宝填彩瓶”再现了中国玉雕文化巅峰时期的精美绝伦。“仿古瑞兽”独特的工艺与气韵可以说是动物圆雕的殿堂级藏品,家有瑞兽护佑,“出则福寿齐聚,入则家宅平安”。其余十几件拍品的等级也是不遑多让,各有千秋。

  重点拍品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玉鸡鸣富贵摆件——数十年难遇高规格宫廷玉器珍品重现


  青玉鸡鸣富贵摆件,整器外型浑厚饱满,线条流畅简洁,是清中期生肖文化玉雕的大乘作品,更为难得的是它曾经在宫廷陈设,是近几十年玉器艺术拍卖中从未出现过的高规格艺术珍品,也是本次拍卖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品是难得一见的大型生肖题材玉器摆件,暗合“大吉大利”、“一鸣惊人”、“官上加官”之意,作品选用和田青玉整料圆雕。雄鸡神态威猛,形体健壮,昂首前视,动感十足。玉雕大师顺着玉料原石的形态与气韵顺势而雕,将一只气沉丹田,蓄势待发,马上即将振翅而起,引颈高鸣的雄鸡啄刻得活灵活现。

  鸡与“吉”谐音,是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象征;公鸡啼鸣又寓“功名”;高高在上的鸡冠,又寓“高官”。民间将鸡视为吉祥物,陈设在家可以避邪、祛灾,建宅时喜欢在檐下挂个铁公鸡,以驱邪纳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碧玉吹箫引凤摆件——雕工精湛、主题美妙的皇家玉雕珍品


  吹箫引凤摆件是一件形制宏大、风格古朴、雕工精湛、主题美妙的皇家玉雕珍品,作品选用上乘的和田碧玉籽料雕琢而成,玉质细腻,色彩丰富,刀工古朴,一气呵成。真正展现了量料施工、因材施艺的古典玉雕的最高艺术境界的同时,更实现了天地造化与人工匠心完美合一的哲学思想。

  吹箫引凤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萧史和弄玉以乐为媒,以凤为舞,他们情投意和合,至情至爱,感化天地,羽化而成仙,这是幸福圆满的榜样,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凤呈回环之状,尾作轻摆之姿。简单刀工表现了洒脱倜傥、沉浸陶醉之貌,气氛烘托完美,祥云、灵芝、凤冠、凤羽、凤尾无不是回旋之态,画面富有流动感,突出了萧史奏出的美妙音乐的魅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玉灵芝形三祝如意——刷新艺术品从未企及的新高度


  灵芝形三祝如意为本次甄选的神玉珍藏稀世珍宝,皇家独有、宫庭规制的白玉大如意以其稀缺资源性、独有不可复制性,在玉料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历史价值方面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与规格。

  作品选用整块最上乘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玉以和田为尊,和田以白玉为首,白玉中又以羊脂为贵。此玉如意用料已是羊脂级别,纯度好,透度高,没有任何脏色与绺裂,几无瑕疵。雕工方面运用了圆雕、浮雕、透雕、镂雕等多种工艺,具有典型的清中期风格,衔接完美,刀工娴熟,各种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让人眼花缭乱,可谓富丽堂皇,内涵丰富,极为难得。

  如意的发展演变过程,融合了佛教文化、吉祥文化、家居文化,对于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社会风俗、民族心理及美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尤其此件玉如意,把传统的福、禄、寿、喜、财的五福文化全部囊括进去,可以说是古代吉祥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仿古瑞兽摆件——独特的工艺与气韵,动物圆雕的殿堂级藏品


  美三山2016秋拍中的这件乾隆仿古瑞兽摆件可以说是那一时期“琥”文化,福寿文化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乾隆仿古”特殊工艺的代表作品,更是护佑家宅平安,寓意福寿绵长的超大型摆件,它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将会是震撼人心的大事件。

  仿古瑞兽摆件,是艺术品交易市场首次出现的清代皇家超高规格的镇宅瑞兽摆件,体现乾隆独特审美情趣的古风作品,此件作品用一块大型和田玉原石整料圆雕一只玉虎的形象,通体枣红皮色,古意甚浓。整件作品形神兼备,气度不凡,体现出厚重的吉祥富贵与威猛的阳刚之气,是艺术收藏与家庭陈设、护佑兼得的上上品。

  瑞兽,是中国历代玉器中的重要题材,特别是“琥”,其上礼天地、中达王权、下通民生,寓意高贵吉祥。送“兽”即为祝“寿”,送“虎”即为祝“福”,吉祥文化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最大的繁荣,一直影响至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玉童子闹弥勒摆件——同类题材顶级之作


  童子闹弥勒是玉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吉祥题材,作品选用优质白玉料,以圆雕、浮雕等手法精心雕琢,精心打造而出的一件同类题材中的顶级作品,完美呈现了五子闹弥勒的吉祥主题。

  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常常以大肚能容的笑佛形象示人,因民间传说布袋和尚是弥勒佛化身,所以此主题常常刻画成布袋和尚形象。此摆件中弥勒佛毫不吝惜地把福禄寿喜财洒向人间,果然是大肚能容,慈颜常笑的未来佛形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玉镶宝填彩瓶——拍卖市场首次出现薄胎上进行螺钿和镶嵌的玉瓶


  白玉镶宝填彩瓶是一件集成了乾隆年间顶级玉雕工艺的艺术珍品,圆雕、浮雕、透雕,薄胎、螺钿、镶嵌,几项技术娴熟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件作品中,体现出无与伦比的皇家风范,薄胎上进行螺钿、百宝镶嵌的玉瓶是首次在拍卖市场上出现,非常具有代表性。而同时期、同类工艺的“白玉镶百宝灵猴献寿如意”曾经在香港佳士得2011春拍中以1180万元人民币成交,足见白玉镶宝类藏品的稀有和珍贵。

  墨绿色碧玉、洁白闪着银光的螺钿、蓝色的松石、红色的玛瑙、黄色的蜜蜡,巧妙而华丽地镶在了玉瓶的表面,将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石完美地结合到了极致,尽显皇家珍玩之精美。瓶身画面风格统一,构图经营得当,色彩文而不野,艳而不俗,此作应出自宫内造办处之御用玉作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墨白玉过江罗汉——雍正帝钦命打造,规格气韵世所罕见


  墨白玉过江罗汉为清代皇家最高规制的玉佛造像之一,选用温润细腻的高品质和田墨白玉雕琢而成,雍正帝亲命打造,曾敬置于皇家佛堂,接受历代皇亲贵族香火供养,为传承有序之重器,品质之高,规格之大,气韵之绝,世所罕见。整件作品栩栩如生,犹如一座丰碑,把过江罗汉远渡重洋,弘法布道的坚毅与无畏完全表现出来。

  过江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之一,又称跋陀罗尊者,相传他曾身负经卷,乘船从印度到东印度群岛弘扬佛法。因达摩祖师也曾远涉重洋来东土传法,后世常常将达摩祖师与过江罗汉的形象通假来用。

  专家点评

  亚洲首席玉雕大师李博生先生对白玉镶宝填彩瓶的精彩点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评文字展示:

  此白玉兽耳薄胎镶宝瓶,其顶、盖、颈、身、足比例合适,造型端庄大气,其扁圆瓶身线条绷得饱满舒服。可能由于其玉色稍差,艺人以掏薄胎儿的手艺进行撤色,薄胎儿掏得均匀,肩膀、盖顶胎无死角,很值得称道。其实就此素瓶的贵气,已是达到了进宫的水平,但当时的艺人至此并未停手。艺人们又进而于玉瓶之表面,别开生面地把墨绿色碧玉、洁白闪着银光的螺钿、兰色的松石、红色的玛瑙、黄色的蜜蜡,巧妙而华丽地镶在了玉瓶的表面,将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石完美地结合到了极致,彰显了皇家珍玩之精美,在作品主视的颈部,刻有乾隆年制的字款,更显示了宫中之物的身份及其品味。

  作品瓶、盖腔的两面分别镶贴了不同的花卉图案,盖腔正面以松石做边框,内有大小两组水仙,以碧玉为叶,螺钿作花,素雅可爱,瓶身以松石为边框,设计了大面积花卉画面,以红玛瑙作牡丹,碧玉为叶,松石为枝梗,还有一只花香引来的红边兰松石镶贴的大蝴蝶,加之瓶颈上的那方落地儿极为讲究的款识,让人感到皇家的无上权力及不严而威的皇家风范。瓶的另一面,无论是盖腔的红花绿叶,还是瓶身上的用松石作的水仙根须大蒜头,及绿叶白花引来的两只黄蝶,由于上下一小一大之边框,使画面风格统一,构图经营得当,色彩文而不野,艳而不俗,此作应出自宫内造办处之御用玉作坊也。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