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耄耋老人捐赠1111册古籍和617件字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食鉴本草》四卷、《史记选》六卷、《战国策选》四卷……昨天上午,这些珍贵的古籍由八十五岁高龄的陆逊老人亲手捐给了嘉兴市图书馆。1111册古籍、617件字画,这是陆逊老人的父亲在世时的收藏。为了让这些“宝贝”有个好归宿,他和家人决定把它们悉数捐给市图书馆。

  都是父亲在世时的收藏

  这次陆家人捐赠的古籍和字画,都是陆逊老人的父亲陆昭一手收集的。

  陆昭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病逝于1950年,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在杭州木业小学、浙江中医专门学校执教。因为教学需要,他十分重视和爱好读书、买书、藏书。他的藏书以医学类为主,约占一半。医学类书包括内、外、伤、妇、儿、中药材各类,很全面。文史、艺术、军事、法政、术数、杂书等类合起来又占一半。

  陆逊老人说,他父亲买的书,在当时都是较为名贵的。有新的就买新出版的,没有新的就从藏书人那里买旧版书。比如1823年日本出版的明代中医书籍,用品质较高的棉纸印刷,如《针灸甲乙经》、《医学六要》等,要银元一两元一册,一部书有三四十册,有的就要八十元,当时教书月工资却只有几元、十几元;收古旧书则更贵,如明代的《本草发挥》、《本草经疏》等;石印本、影印本中也有比较珍贵的,如《薛院判医案全集》、《刘河间伤寒》、《徐氏医学十六种》等。

  陆昭收藏的书画,以他的老师傅嬾园的梅兰竹菊册页为主,相当精美。傅嬾园民国初在杭州行医,擅画梅兰竹菊,门人学徒百余人。他创办浙江中医专门学校,任校长十五年,是当年杭州的名中医,著有医书、画书、诗书多种。陆昭是他的门生,关系特别亲密。这些书画,陆昭在世时就陆续装裱成册。许多画作绫、绢装裱,册页用整块木板做封面,木板外还加布套。

  捐赠是为了更好地保存

  陆逊老人回忆,父亲晚年生活十分困难,也从未想过出售那些古籍和字画。他还和母亲专门制作了书箱、书架,辟有书房,图书都做标签、登记。

  “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年都要把书画拿出来吹吹风,她是小脚,很辛苦。”母亲去世后,书画、古籍就由陆逊保管了。2010年起,陆逊老人对藏书进行了详细的编目和整理。

  “我1949年参加革命,分配来嘉兴,在嘉兴成家。1954年以后调往外地工作,家还是一直安在嘉兴。爱人自1962年起至退休一直在嘉兴市图书馆工作,子女都在嘉兴市图书馆院子里长大。我的工作也大部分与嘉兴有关。我离休后在嘉兴养老,嘉兴成了我第二故乡。”陆逊老先生说,他对嘉兴市图书馆很有感情。

  “这些书画、古籍保存至今已近百年,我们总希望能继续整体保存下去,不要散了。”陆逊说,父亲一共有七个子女,如今只有三人在世,也都已经八十以上高龄。众多孙辈中,没有一个学中医的,不可能将这些医书传承下去。“因此,我认为眼下最好的办法是捐给国家,可以很好地保存并发挥作用。”征得两位弟弟同意之后,陆逊把所有古籍和字画一并赠予嘉兴市图书馆。

  价值超越捐赠物品之上

  “这次的捐赠是陆伯伯及家人缅怀和热爱生父的真情流露,是从未间断的爱乡爱图书馆情怀的崇高表达,更是嘉兴文脉传承、文化昌盛的灿烂张扬,其价值已经超越捐赠物品之上,成为嘉兴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更显珍贵。”在昨天的捐赠仪式上,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章明丽动情地说道。

  为了感谢陆氏家族对古籍和书画的保护以及慷慨捐赠,也为了更好地传承,嘉兴市图书馆专门出版了《嘉兴市图书馆藏陆氏捐赠书画古籍珍品图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