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发现铁鞭、石碑文物 “海丝”又添佐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被称为铁鞭的兵器,将是土坑村作为“海丝”刘氏海商聚落的间接证据之一

 

  近日,泉港海丝土坑港市遗址申遗小组办公室,在向全区征集土坑村海商聚落文物时,发现了两件与土坑村有关的物品,一件是古代金属兵器——铁鞭,另一件是两块两面都刻满了字的小石碑。昨天,泉港文化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肖立宝表示,铁鞭是土坑村作为“海丝”刘氏海商聚落的间接证据之一;而石碑则是“刘端瑜厝”一位先人的墓志铭。

 

  铁鞭成“海丝”间接证据

 

  上月,泉港开始向全区征集土坑村海商聚落文物。前天上午,泉港区政府文化顾问团成员陈开登,从老家拿来了两件宝贝,一件是像鞭又像锏的古代金属兵器,一件是铁刀。

 

  “有人说是锏,我认为是鞭。”作为练武之人,陈开登对各种兵杖器械很是钟情,他通过一些史书的记载,对比这件兵器的形状,认为它是鞭。据陈开登介绍,这把铁鞭是他大姨婆于民国时期带来他家的,“大姨婆从小被抱养到土坑村,就住在土坑村南文武馆,一次回生父母家,顺便带回了这把鞭”。

 

  铁鞭长六七十厘米,重五六斤,因为年代久远,已锈迹斑斑,前端断了一小节,柄也少了一块部件。泉港文化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肖立宝表示,古时土坑村的刘百万,曾因十八艘桅帆船走关东经商发家,宗族多有从事国际海洋贸易而富甲一方,才促成兴办文武馆、建立教育基地,从而培养出土坑村众多的文武人才、仕子官绅。土坑村留存着壮观古民居群和海商聚落痕迹,铁鞭曾见于当时的文武馆,从某种角度看,它至少是土坑村作为“海丝”刘氏海商聚落的间接证据之一。

 

  “刘端瑜厝”发现石碑,初判为墓志铭

 

  6日下午,在土坑村“刘端瑜厝”,工人们修缮房屋时发现了两小块刻满字的小石碑。石碑一大一小,小的宽约10厘米左右、长10几厘米,大的宽约20厘米、长约30厘米,均有断裂的痕迹。通过石碑上的字,可初步了解到记录的是清朝一位进士的生平事迹,曾授国子监大学生。

 

  肖立宝说,“刘端瑜厝”在历史上确实出过进士,这两块石碑初步判断是墓志铭,大概记录了主人的生卒年,有哪些后代,娶了很多妻妾等。但他认为,这两块石碑并不完整,应该还有一部分缺失了。(记者 林永清 黄谨 文/图)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