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外专家到新昌博物馆“鉴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方南宋印石是中国篆刻史萌芽时期的重要实物见证。在这枚印石出土之前,一般认为中国的印石篆刻始于元代的王冕,但王冕的印石只见于文字记载,并没有实物流传。而这方印石的出现,则将印石篆刻历史延长了近200年。

 

  11月25日,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齐聚新昌博物馆,对该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印石进行年代鉴定和出产地认定。专家、学者一致认定,这方印石篆刻为南宋时期的官员卢渊所有。昨天记者了解到,这枚南宋印石后面,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曾被列为一般文物

 

  一直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的新昌县政协秘书长徐跃龙昨天告诉记者,这枚南宋印石如今已贵为新昌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在发掘初期却被列为一般文物。

 

  1972年,新昌县城南乡丁村小学兴建校舍时发现砖室墓,县文化馆派人赶到现场,认定其中一墓墓主为南宋官员卢渊(1119年至1174年),并发掘出一方锥形印面、阴刻篆文“卢渊”两字的印章,该印章布局严整、刀法古朴,达到了一定的篆刻艺术水平。

 

  该印石高3.4厘米、长2.2厘米、宽1.9厘米。印石玲珑剔透,初看很像玉石。发掘初,工作人员将之归为较常见的玉石印章,列为一般文物。”徐跃龙介绍。

 

  1995年5月,这枚南宋印石被送往绍兴展览,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来到现场,在看到这枚印石后大吃一惊,并询问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文物会和一般文物放在一起。后来,这枚印石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编入《全国文物精华大辞典》,成为新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改写印石篆刻历史

 

  然而,围绕着这枚印石的一些疑团还没有解开。比如,它用的是何种石材?上面的“卢渊”两字究竟是何人所刻?

 

  徐跃龙对这方印石篆刻年代和印材出产地进行了多方考证。想知道印石的来源,就要知道卢渊的生平。据考证,卢渊为南宋初期官员,以儒学传家,这些在《宋史》中有记载。卢渊的父亲卢知原晚年生活在天台,其子孙后代多居住在天台。

 

  卢渊的这枚印石和天台县是否有关呢?为此,徐跃龙多次跑到天台实地考证。“中国第一部石谱《云林石谱》记载,天台出产宝华石,在唐宋时期就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石,青田石等在那时还默默无闻。”

 

  在11月25日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析新昌县博物馆馆藏南宋印章的背景、史料,并与天台宝华石实物标本进行比对,认为两者在色泽、质地、硬度等方面极其相似,基本认定这方南宋印石为天台宝华石极品米黄冻石。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方南宋印石是中国篆刻史萌芽时期的重要实物见证。在这枚印石出土之前,一般认为中国的印石篆刻始于元代的王冕,但王冕的印石只见于文字记载,并没有实物流传。“南宋印石的出现,推翻了中国印石篆刻从元代开始的观点,将印石篆刻历史延长了近200年,也就是宋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