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堡记

  注:本文即《爱我朔州 护我长城》主题摄影展后,本网工作人员于2016年12月1日到12月4日,对平鲁及右玉段长城进行为期4天的采访及实地采风工作。

  古建筑载附着历史的灵魂,被称为一个地方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作为古建筑大省的山西,面对遍布全省的古建筑,将该如何留住这些历史的记忆?

  据统计,现山西73%以上的古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古建筑高危,附属在古建筑上的壁画更是岌岌可危。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及外在环境的改变,一些稀有的文化遗存出现了多种病害。还有些古遗迹,虽未废弃,但村中现代化新房比比皆是,传统风貌被破坏殆尽,远未止于有形遗产的消失。某些古老的名称,从此与历史割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阻堡,位于朔州市平鲁区境内,即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灭胡堡。属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井坪路,为“灭胡九堡”之一。清代后,为回避原来民族歧视的称谓,将灭胡堡更名为“阻堡”。曾在这里,铁骨铮铮的将士与鞑靼一次次地兵戎相见,用他们的热血谱写下一曲曲悲壮而又灿烂的民族战歌,只为守护中原大地的平安。而今的阻堡,没了当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姿,断壁残垣,野草丛生,好不荒凉。昔日作为阻堡最具意义的关楼,现已无迹可寻,只剩一座现代砖瓦房伫立在关楼的旧迹上,威严雄伟的关楼,竟只能靠着周边剩余的其它残缺古迹来辨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堡最大的悲哀便是无迹可寻。是谁对濒临的古迹来了致命一击,连一些能够探索历史的证明都不留给后人?或许避无可避的自然灾害已将它侵蚀的快要坍塌,但国家颁布文物保护的概念,绝不是毁旧建新。2006年12月1日实施的《长城保护条例》,明文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禁止工程建设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包括长城的墙体、城堡、关隘、烽火台、敌楼等。《长城保护条例》中的第二十三条对损毁的长城也有所规定:长城段落已经损毁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可是在这里,拆城砖盖新房的事早已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古堡内盖起了红砖青瓦的现代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古建筑保护着实成了文物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古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当地主管部门应是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莫让千年辉煌历史毁于一旦。(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