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茂密笔力清劲——明代文伯仁珍品画作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中后期,画坛形成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其中文征明不仅书画造诣精深,而且全面。绘画上,山水、人物、兰竹、花鸟,各类无一不精。其子文彭、文嘉、侄儿文伯仁等又能传承衣钵,以致文征明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画派”领袖,文氏家族也成了画派的中心势力,流风余韵,传布广远,影响所及延续到清朝的画坛。而文氏家族中,文征明之后,以文伯仁最为英秀。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葆生、摄山长、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自幼聪慧,才华显著,但脾气不好。史书上说他“好使气骂座,人多不能堪。”年轻时曾与其叔文征明争吵至打官司,被关进监牢,大病一场。后成为文征明学生,并成为其叔画脉的重要传人。作为画家,其擅长山水、人物,兼工花卉,古代书画鉴定家。

 

  绘画上,文伯仁宗法“元代四大家”,尤宗四大家中的王蒙,同时师法三赵(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所绘笔力清劲,峰峦茂密,点景人物极与景合,画坛评其“有传神功夫”。下面,我们来赏析文伯仁现存的几幅珍作。

 

  先赏文伯仁的《云山深秋图》(图1),纸本、水墨,山水扇面画,纵16厘米,横50厘米。画面平远布局,深秋的自然形态突出。浓雾弥漫山谷,将景隔成远近。远景,烟峦若即若离,诸峰遥立于烟云之中,各以自己的特征独立罗列。近景,则是林下高地上有茅屋数间,正堂与侧房齐备。松、竹及杂林、野草共处,树枝均处于仰俯与斜插伸展中,一切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下。动静相协调,厚重和迷蒙、空旷融汇于一体,笔量不求工细,但追索神韵,令人深思寻味,赏心悦目。

 

  画的右侧上部,有画家以行楷所书的自题诗:碧水画头望路,绿荫深处人家,要看芙蓉面月,晓来一半云霞。下落“文伯仁”款。钤“德承印”。自题诗概括了整个画面所描的形态,为观图人指点迷径。

 

  图的右下角钤“大光”、“鉴印”二印;左上角有“贺”印,左下角钤“孙氏鉴藏”等鉴藏印。其中“大光”、“鉴印”与“孙氏鉴藏”印,均说明此画的最后私人鉴藏家为昔日国家交通部部长孙大光。1987年,孙先生将自己所有的珍藏品捐赠给了家乡的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此画即在其中。

 

  再看这幅文伯仁的《松下话旧图》(图2),纸本、金泥设色,亦为扇面画,纵15.5厘米,横48.5厘米。此扇画面,构画疏朗,设色雅逸,远山苍茫,迷蒙混沌的峰巅与光秀明净的山腰、杂草丛生的山底,鲜展相异。近处古松婆娑,松枝直立与斜伸并举。怪石凌居,石洞闪光。古松与奇石营造出一种高古的气氛,以致松下石旁两位高士,于此环境下爽叙所读过的古老典籍或亲历过的往事,充分表达出中华传统文化所蕴育出的文人情怀。

 

  古松,拥有诸多古典文化的高士和他们相互倾吐的古语古事,共同营建出一个“古”的境界。可以称此扇面图,乃文伯仁艺术生涯的精品之作。

 

  再赏文伯仁的《溪山仙馆图》(图3),纸本,设色,水墨山水画,纵181.5厘米,横64厘米。

 

  整个画面平远布局,远、中、近三段风情各具特色,远方峰峦叠嶂,峭壁悬崖,峰峦沉浸在迷蒙之中;中部亭台楼阁,瓦屋数间,怪石层铺;近景则是松林青翠,繁花似锦。其间人物各择空间,或渔舟垂钓,或林间漫步,或茅屋苦读,或林中清谈,一切都协调有序,形态悠然,神情雅致,如同仙境。溪水自高而下,随着山势的蜿蜒而贯穿,一路长流,更增添了自然生态的和谐。精彩的设色让画图如同笼罩于仙气一般呈现出神秘视觉效果,如同梦幻般的离奇。

 

  画面右上角,有画家的隶体书写的题署:“溪山仙馆。嘉靖辛卯春日”。款落:“五峰文伯仁写”,下钤画家私人两印。

 

  “嘉靖辛卯”即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可知此乃文伯仁三十岁作品。年轻的而立之年,竟能有如此绝妙山水之作,足见文伯仁艺术功力之深。像这样绘工之精、品相之好之作,实属难见也。

 

  画的右下角,钤有一小一大两方鉴藏印。据画坛史家论证:文伯仁此画民国期间,为上海著名收藏家孙祖同珍藏,可测此二印,当为孙氏之字“伯绳”与斋号“虚静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