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悬书斋猗欤盛哉
书斋之匾额有一个专属称谓,即文房匾。文房匾约产生于唐宋时期,但其悬挂之风兴起却是在明代。当时,随着经济的富庶,民生的殷实,有实力尤其是做官的读书人,大肆营造私家园林,其中当然要有书斋,再不济的也会在居室专门开辟一间当作书斋。由于审美需要,或者是标榜自我之所需,通常会在书斋的大堂或者墙壁上悬挂匾额,这便是文房匾。
明清之时,文房匾蔚然成风,丝毫不亚于其他匾额。一直到民国时期,像胡适、鲁迅和俞平伯等文化名人还在书斋悬挂文房匾。如图所示是一件清代的文房匾,长34.6厘米,宽12.4厘米,厚2.4厘米,为红木所制。它的造型较为奇特,呈拉开的卷轴状,中间突起,就像是一幅卷轴被风吹动。左右两边的“轴”上绘制有描金绿竹图案,上下两边是相互连接的万字纹,中间为墨色背景,浅浮雕四个楷书描金大字——“猗欤盛哉”,煞是刚劲有力。
古人给书斋取名字是一大学问,或言志,或明心,或抒情,都要简明扼要表明心中理想。像陆游的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游”语,寓意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像蒲松龄的聊斋,意思是邀请人来此闲谈,以此搜集神仙鬼怪的故事,等等。这件文房匾中,“猗欤”又可写作“漪欤”或者“猗与”,出自《诗经·周颂·潜》,里面有“猗与漆沮,潜有多鱼”句,东汉的学者郑玄注释说:“猗与,叹美之言也。”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写的《东都赋》,里面有“猗欤缉熙,允怀多福”也是类似意思。“猗欤盛哉”为美好而盛大之意,直译便是“多么美好啊!多么盛大啊!”作为文房匾,“猗欤盛哉”便是赞美书斋藏书甚多,主人学识渊博。
进入书斋内,文房匾赫然在望,那真是一道优雅的风景,彰显着主人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追求……遥想那时情形,也当真是“猗欤盛哉”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