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出土汉代带钩赏析兼谈其使用方法
2016-12-01 08:43:34 作者:尹钊 李根 张继超 来源:收藏快报 已浏览次

带钩是古代贵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装饰华丽、式样奇特、独具匠心的带钩也是古人相互炫耀,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装饰品。正如《淮南子·说林训》所说:“满堂之座,视钩而异。”
根据出土器物考证,带钩出现于春秋期。最早的带钩出土于山东蓬莱村里集春秋早期墓。带钩流行于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仍然使用。此后,一种新型腰带“碟蹼带”代替了钩络带,不用带钩而改用带扣,带钩的钩系作用逐渐消失。就此算来,从春秋时期到南北朝,带钩的使用时间为1300多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徐州出土了不少的汉代带钩饰品,笔者整理了其中几件,以飨同好。
图1为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带钩,长3.5厘米,带钩为鱼龙形,屈体张口,盘卧在圆钮之上,富于动感。口内吐一长舌,向后弯曲成钩。鱼体中镶嵌一颗绿松石,创意新颖,精致异常。
图2为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鹅首形金带钩,长3.1厘米, 带钩腹部铸一圆钮。鹅昂首挺胸,曲颈成钩,钩体上饰变形羽纹,鹅头上镶嵌物虽已脱落,仍神态逼真。
图3为徐州龟山楚襄王刘注墓出土的水晶带钩,长5厘米,带钩成琵琶形,钩体上面有一圈凹弦纹,形制规整,晶莹剔透。
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带钩的结构有钩头、钩柄、钩体,基本形制侧视为“S”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柄,固定于皮带的一头,上端的钩头,钩挂皮带的另一头。那么,这些带钩究竟如何使用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使用方法:
1、比较普遍的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一般为右手端),例如陕西临渔始皇陵兵马俑坑所出短褐俑,腰腹束带,以钩穿连(图4)这种用法可称为“单钩法”。
2、将两个或更多相同规格的带钩并联起来使用。考古发现有一个以上的带钩并排在人架腰腹部的例子。山西长治分水岭25号战国墓发现四枚并列的等长带钩,钩背除钮以外,中部还有一方环形鼻穿(图5),它们显然是并联使用的。并用带钩与连体带钩是为了改进带钩的张力,增强负荷。此法可称为“并钩法”。
3、带钩并不直接穿钩在革带上,而是在革带一端先置一环,钩首挂在环上。如肇庆北岭松山战国墓出土的金柄玉环与玉带钩(图6),此法可称为“环钩法”,将钩钮嵌入革带一侧,钩首向下,便于钩挂器物。长沙楚墓曾出土一截残革带,中间嵌有佩器钩削刀一般为环柄,可直接挂于钩首,许多墓中钩削共存,有的钩首就压在环柄之上。剑与刀的佩挂应当是在鞘上配装附加构件,可能一般都固定有铜、玉或骨质的套环,再套挂在钩首上,用法类同于革带钩的环钩法。此外,也有的墓主人兼采并钩、环钩两法。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列为第四种用法,是一种派生用法。
绝大部分带钩形体虽然很小,但它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却占有一定的地位。《庄子·胠箧》:“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这足可见带钩的使用及其影响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钩的文化史意义在古代军事、民族关系、手工制造业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所以进行带钩的考古学研究是必要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