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在库房的文物“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一直认为,文物是古人、先人给我们留下有形的资产,它可以转换成无形的资产,也会转换成有形的价值。”“大家都想生产出能抓住人们的产品,灵感从哪里来?从文化来,文化确实很 简单 ,衣食住行用,买东西是文化选择,文化选择的背后是人的思想、美学……”昨天,“中原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在郑州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等文化专家,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

 

  已经在博物馆界工作了44年的周功鑫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跨的领域很多,但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因为加入的文化元素让产品更具有故事性和文化认同。博物馆里面每件文物背后蕴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她建议大家多走进博物馆,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中国的历史。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很有知名度,比如“朕知道了”胶带等,文创产品种类有5000余种。周功鑫说,台北故宫从2008年到2012年的文创产品产值从3.6亿增至9亿新台币,不断刷新着台北故宫此前的纪录。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 以文养文 ,搞一些复仿制品、一些和博物馆没关的东西拿到博物馆来卖;90年代叫 拿来主义 ,没有自己的创意、很少有自己的创意;进入21世纪,博物馆慢慢地开始有自己的产品,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时间,它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田凯谈到,特别是近来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等联合出台政策,鼓励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估计今后若干年内,中国博物馆界会有大批的创意产品的东西涌现出来。”田凯认为,谈到河南的文物,大家第一个词就是厚重。“这种厚重是我们的一个资源优势,但是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一种创意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如何结合当今的这样一个创意经济时代,发挥出来它这种厚重的物的背后的潜能,所以这需要我们很多人一起来思考、来努力。”

 

  谈到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周功鑫认为,博物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活水源头。田凯称,要搞好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创意好博物馆。

 

  此次活动由省文化厅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河南百汇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协办。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