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君 游子殷殷“铁狮情”
当今书画艺术界,书画兼长者众,但集书、画、文于一身者并不多,书、画、文均擅又能称得上“社会活动家”的人更加稀少,书、画、文俱精的社会名流,致力家乡文化传播者又在少数。沧县籍文化名人、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会长——陶洪君,便是这样一位游走多极的艺术家。
无心插柳柳成荫
陶洪君,沧县人,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0岁随父回到河北,在沧州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机会,陶洪君无疑用心把握住了。
他的艺术天赋在少年时代便崭露头角。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由于能写善画,凭借过人的文采和一手漂亮字,陶洪君一直被学校和单位所重用,先后写出了《播散绿色的田野》等多篇获奖作品。
工作之余,陶洪君最大的爱好就是书画,看过他作品的朋友无不称赏,可陶洪君始终把书画创作当作业余爱好,不刻意求成,却须臾难离。2013年,陶洪君迎来了他艺术人生的分水岭。这一年,他的个人书画展在石家庄举办。独树一帜的风格,让石市书画界为之轰动。
陶洪君 游子殷殷“铁狮情”
陶洪君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画展的成功举办激发了陶洪君的创作热情。从此,陶洪君每天凌晨3点起床,更加刻苦地练习书画,书画水平也一日千里,作品被韩国前总理金正铉等外国政要收藏。《华夏赋》《长城赋》《泰山赋》等作品,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石家庄规划馆等单位收藏,所书“凝岚钟瑞”四字被镌刻在慕田峪长城脚下青石上。去年10月,当他再次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书画展时,中央老干部局原局长宋奎兰借用三国典故赞叹道:“士别三日,陶君非复吴下阿蒙!”
实至名自归。今年8月29日,外交部主管的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成立,陶洪君以其杰出的才能和外交能力被委任为会长。
脚踏实地艺术寻根
深秋时节,我们在北京见到了陶洪君。
他西装革履,领带打得方正,少了几分文人的浮气,多了几分“外交家”的活力。他说得最多的还是书画。
陶洪君说,艺术不是无本之木,扎根生活才能枝繁叶茂。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人,则须内外兼修。
他说,纸上阅历多,则世事阅历少。文人不应做“案头家”,应该做知行合一的“社会活动家”,这样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为此,他用5年时间,游历了全国30多个地方,创作出200余幅书画作品。为了画《枫叶流丹》,他三登香山,数攀险峰,五易画稿,终于成功描绘出层林染醉的漫山红叶。他的游记散文集《遇见你很美》也即将出版,字里行间流淌着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哲思。
“相比外部修养,内部修养更为重要。做艺先做人!”他说。
了解他的人说,陶洪君身上既有东北人的豪爽,又有沧州人的霸气。这一点从他与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书画文巨匠范曾先生的交往中可窥一斑。范曾成名后,两人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范曾称赞陶洪君的书法:“飘逸有出尘之致,非时流逐怪追异者可同年而语。其结体神会殷墟书契,自有上古遗韵。”除真诚待友,陶洪君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八一”建军节,他会到军队慰问;谢觉哉的夫人、百岁老红军王定国过生日,陶洪君也会到场贺寿。
内外兼修的艺术磨砺,铸就了陶洪君的艺术气质。观其书画,美之缤纷,总能让人触摸到另一个多彩世界,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双重真实。他的书法行草兼备,绘画淡雅平正,诗文幽邃轻灵。喜怒、窘困、忧悲、愉悦、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每有心动,他必以书画文抒发出来。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歌舞战斗等天地间的万千变化,他必以书画文来表现其情感。形神兼备的高超技艺,加之厚积薄发,使其大器“晚”成,作品日益受业内外推崇。
向世界传播沧州文化
陶洪君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尊沧州铁狮“镇海吼”。陶洪君说,看到它就会想起家乡和亲人。深沉的家乡情怀,让陶洪君自觉当起沧州的文化使者。
9月,酷爱沧州木板大鼓的陶洪君,在女儿印象中国执行总编陶伟的协助下,与沧县企业家刘云良合作,精心策划了沧州木板大鼓进京展演活动。9月10日下午2时,全国政协文史馆内,弦音激越,鼓韵悠扬,富有浓郁沧州特色的木板大鼓唱响京城。铿锵的音乐,忽如夏日急雨,忽如秋日闲云,时似顽童嬉笑,时似征人怨笛,引人入胜。《罗成算卦》《宝玉夜探潇湘馆》等经典段子,被刘银河、赵福云等老艺人,用浑厚粗犷的声腔,唱出了人生百味。听者时忧时乐,如醉如痴,演出大获成功。
陶洪君 游子殷殷“铁狮情”
中国田园诗歌朗诵会又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举行
木板大鼓展演刚刚结束,9月24日,陶洪君策划的中国田园诗歌朗诵会又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举行,他特地邀请了沧州诗人戴丽华参加,并与我国朗诵艺术家曹灿、殷之光等同台,以一首《古琴中国》,征服了现场观众,展示了沧州新生代艺术家的形象。
有人说,陶洪君已经把沧州文化送入最高艺术殿堂,他却有更大“野心”。
不久前,由女儿陶伟协助,陶洪君主持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运河风情》,沧州被单独作为一集进行了制作。纪录片在电视台及几大网站播出后,沧州这个名字被世界各地更多人民所了解。“我正在策划‘中国文化亚洲巡展’,借机把沧州杂技、武术、诗经等文化,推向世界舞台。”陶洪君说。
“修身不可不诚,公道不可不彰,法度不可不守,诗书不可不读……”陶洪君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他题写的陶氏家训。他说,作为陶氏后裔,他要求自己的家人恪守古训,不断反思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永葆初心。
责任编辑:八宝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