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完成古驿道普查 大鹏叠福段仍可见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隐匿于树丛间隙的石板,久经风雨雕琢,依稀可见当初精致;被无数双脚印亲吻过的石阶,留下数百年无声的静默,在午后的阳光下折射出质朴而浓厚的历史底蕴,这便是大鹏叠福古道。据当地老人介绍,古道通过旧叠福村,经过旧海关后过天后宫,再过一小溪,到“杀人桥”。其中,道路部分现只能看到一些石板,“杀人桥”能看到桥墩遗址。

 

  日前,根据省政府地方志办要求,深圳市史志办完成全市古驿道及沿线自然村落普查调查,以全面反映古驿道沿线历史人文情况。相关专家表示,根据普查结果来看,全市古驿道痕迹已基本难寻,大多被现代公路和建筑物覆盖,仅在叠福老村到大鹏所城之间的这一段古驿道,还比较多地保留着原来的地形地貌。

 

  深圳7区处于古驿道沿线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官方邮驿道路网络已基本完善,今深圳地区当时也设立了一些邮铺,形成了驿道。

 

  “明清时期涉及今深圳地区的各种地方志记载了相关邮铺,通过考证这些邮铺的具体位置,可以大体还原深圳地区明清古驿道的路线。”负责古驿道调查的深圳市史志办张劲博士解释道,驿道邮铺所处的地方,大都是明清时期一些位于交通要道上的自然村落,很多村落及地名延续至今,流传有序。

 

  据调查,明清时期,现今深圳地区的主体部分属新安县,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析置新安县之前,则属于东莞县。今深圳地区的东北部分横岗、龙岗、坪地、坪山和坑梓等镇范围属归善县(1912年改名惠阳县)。

 

  根据明万历《广东通志》以及历代《惠州府志》《东莞县志》《新安县志》《归善县志》等文献资料的记载,结合现今地名、地形地貌进行综合考证,深圳地区明清古驿道,就是联系东莞县城、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的明代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继承了这条驿道,某些地方有微调,并大幅减省了十几个邮铺,但路线走向仍基本一致。今天深圳市的大鹏新区、盐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光明新区等7个区(新区)处于明清东莞县、新安县古驿道沿线,龙岗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等则不在深、莞、惠地区古驿道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史志办根据考证的结果,绘制了《深圳及相关地区明清古驿道线路及邮铺分布示意图》《深圳市明清古驿道线路及邮铺分布示意图》,编制了《深圳及相关地区明清古驿道邮铺一览表》。

 

  发现古驿道代表性遗址

 

  深圳市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非常迅猛,古驿道遗迹已所剩无几,但这次古驿道调查还是非常难能可贵地找到了几处有代表性的遗迹: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李松朗村的邮铺1间、大鹏新区大鹏街道王氏墓亭的楹联、大鹏新区大鹏街道叠福古道及王母圩的几处古桥遗址、盐田区盐田街道墟镇的落马石原址和相关传说等,这些都是很能说明古驿道问题的珍贵遗存。

 

  “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则是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古代遗迹,同样是古驿道沿线的重要遗存。”张劲说,在叠福老村到大鹏所城之间的一段,还比较多地保留着原来的地形地貌,因此古驿道的遗迹也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古驿道的痕迹稍为清晰,如大鹏街道王氏墓亭前经过的鹏新东路、鹏飞路,根据该墓亭楹联上的文字判断,应该就是古驿道的原址,不过也已经被现代公路覆盖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